×
李子勋
著名心理学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特邀嘉宾

李子勋:自然分娩孕妇的首选分娩方式

  瓜熟蒂落是自然的规律,孩子仿佛知道他什么时候要出来。大自然充满着一些自在的规律,万物都在服从依存于这样的规律,但人类对大自然已经不那么臣服与敬畏了。城市的光照让人们失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失眠、神经敏感、饮食失调都是不按自然规律生活的结果。

自然分娩:孕妇的首选分娩方式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孩子真的要出生时你不催他他也会掉下来,医学的发展建立以人本为中心,不以自然为中心,不那么遵守自然的规律。中国人口甚多,产房里也挤满了要分娩的妇女,一般医生都会使用一点儿催产素,孩子会在医生希望的时刻来到这个世界。由于五行与命理学流行,不少父母也期望孩子在某一时刻出世,以为这样孩子的命运就会好。

  其实,命理不仅仅是看出生的时辰、日子、月份,还要看父母祖辈处在什么样的荫庇中,一些生命系统的根脉大,时辰不好福气也大,一些人的父辈生命能量小,再好的命数看起来也平常。进化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词—自然选择,生命系统本身具有一种自调性,不会让同一时刻有很多的生命诞生。如彩票特等奖中的号码越多,分担在每一注上的金额会越少。在某一时刻出生的孩子太多,也许会干扰那一时刻的天地磁场,结果单个生命从自然中负载的能量也减少。

  中国的剖宫产率是全球最高的,一方面是妈妈真的不愿意承受那种痛苦,一方面是考虑胎儿出生时的安全,自然分娩胎儿的死亡率比剖宫产高。

  初生生命在几个阶段存在自然选择,一是受精,二是着床,三是胎盘发育,四是生产过程。围产医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确保胎儿的成活,试管婴儿能确保自然淘汰中不完整的生命可以遗传后代,基因工程可以养育人工合成的孩子,医学已经成为一种神。转基因的生物植株可以防治病虫害,合成植物优势性状,提高产量,改善食品的口味与营养成分,从人类审美来看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完美创造,但会不会因此也改变了人类的性状就不得而知了。

  从混沌理论来看,任何细小的改变经过漫长的积累都会发生一次雪崩般的重组,并彻底地改变一切。所以,希望每一个母亲最好不要保胎,不要剖宫产。

  有人说老大大多不那么聪明,也许是因为初产妇产道是“未产形”,胎儿的头要撕裂母亲的身体,受到的挤压也是最大的。出生前,胎儿的头骨是分离的,挤压的过程中头骨会重叠,这对胎儿的脑结构会带来一些影响。

  其实,很多科学家也是老大,相信经历过挤压的孩子会有一定好处,挤压可唤起皮肤触觉,对头部结构也有固化的好处。剖宫产的孩子生下来皮肤反应会慢一些,灵气也许会少一些。

  也有专家认为,剖宫产孩子更聪明,因为颅内容积可能会大一些,科学研究很多时候是各说各理,我们很难得到一个结论性的东西。可以肯定的是,分娩时间过长对胎儿是不利的。胎儿半个小时分娩出来基本上是可以的,超过半个小时胎儿可能会出现部分性缺氧窒息。生育时,胎儿缺氧时间稍长会出现脑瘫这样的症状,母亲生育的时候要闭气使劲,产道挤压胎儿造成脐带供血减少或者停止,这是胎儿窒息的原因。不少母亲把分娩过程看成是走鬼门关,母亲、孩子都在经历着死亡。生死相伴、生死相依的哲学意味正是指这样的时刻。

  生产对儿童心理层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最初都是皮肤记忆的,被挤压的过程犹如经过一个黑暗的、漫长的通道。在梦的解析中,只要是自然分娩的人大多会做在黑暗的地方动弹不得的梦;剖宫产的人梦里被挤压的感觉与情景相对少,这也许是记忆来自人的身体的一个佐证。

  在20世纪,科学一直坚信记忆是大脑的功能,现在已经不那么看了。生物实验中用电刺激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会在大脑中生成一些鲜明的情景,这些情景被试者可能很陌生,但访谈他们的家长,一半以上的情景被证实是被试者经历过的。

  现在一般认为体验型记忆是在人的身体,尤其是皮肤里,被激活时大脑会根据认知规律重建那个情景,越小经历的事件大脑重建时越可能出错。谚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认知上知道是绳子,身体却出现恐惧反应。另一个证据是植物人或者意识丧失者,在亲人触摸下身体会有明显反应。语音的记忆是在大脑里,大脑有一个言语中枢,记忆的信息储存在海马与边缘回周围,生物电刺激相应脑组织时也会产生情景,但这个情景是言语关联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经历的记忆。

  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孩子的经历与学习如果带有某种情绪:激动、疼痛、紧张的感受,相应的记忆会比较好。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看来真是痛苦加深了学习的记忆。我的朋友,北大的方新教授,跟我分享过她的一次经历。一次,她夜间独自驾车从石家庄赶回北京,高速路上很暗,天又刮风下雨,她在高度紧张下开车飞奔,车里一直放着一张歌碟,伴随着这次有些惊险的历程,她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些歌曲,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发现歌碟里的歌她随意就可以完整地唱出来,下意识里她记住了所有的音乐。

  下意识的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情,我经常跟学生说,听课不要那么专注,但要带着对课程强烈的爱恨情绪,心理的过程就是爱恨情仇的过程。很多知识你会无意识地接受,虽然你的脑子并没有记下来,身体却记住了,需要的时候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自然就从身体里流淌出来。

  专注的学习是一种意识缩窄的状态,你只关注当时以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在印证自己内心已有的内容,结果那些你内心没有的,对你的发展重要的知识一点儿都没有记住。再说专注的学习也极易疲劳,用心(带有情感)的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听课应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本文来源于李子勋《早教的秘密》

作者其他文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