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宝宝顺利入园的101个细节》怎样与老师相处

作者: PCbaby 出处:北京大德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3-05-16 10:00
1回顶部

  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

  对父母来说,想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这对不少家长来说可并非易事。

  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个字“尊重”,即能不能相处融洽首先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老师。

  “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

  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谁也无法替代。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

  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师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

  “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呢?”

  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

  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

  “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

  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时候,与老师聊天也是维护关系的一个办法,同老师聊聊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资讯,甚至就谈谈天气。总之,好好找一找,话题是很多的。实在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要紧,仅就育儿的一些问题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是保持愉快沟通的方式。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家有宝宝上幼儿园,每到逢年过节都得考虑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不送吧,老师对自己宝宝不好怎么办?送吧,贵的送不起,便宜的又怕老师看不上。反复思量之后还是难以决定,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2回顶部

  妈妈有疑问:我从来不送,都交了那么多赞助费了!再说教孩子是老师的工作,为什么还要送礼?

  幼儿园老师工作量大,很辛苦,过节时理应受到褒奖。其实家长给老师送礼,除了表示慰问,更希望老师日后能够多多关照孩子。

  妈妈有疑问:别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给老师送礼根本不求老师特别照顾孩子,只求老师别对孩子太差就行。

  持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大多数家长选择送礼的时候,不送礼就成为“个例”,谁不担心自己被集体排斥在外?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时送礼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另眼相看。

  妈妈有疑问:最近工作太忙,忘记买礼物了,结果宝宝放学回来后对我说别人家送的什么,而我们什么也没有送,老师今天就对他不好了。

  仅仅因为没有收到礼品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这个老师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他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件事,记住“送礼”带来的好处。

  妈妈经验分享: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好多卡片,都是孩子们送的,也没人送多贵的礼物,最多也就是送鲜花。

  我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过节时送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情谊。许多老师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贺卡,比起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礼物,写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老师还会把卡片收藏起来,等以后翻看时说不定还能想起这个孩子呢!

  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位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不好,事实上,老师也会因为收礼(特别是贵重的礼品)而感到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都过节,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当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再贵重的礼物也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焦点。

  园长有话说

  家园沟通需要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记着每一个节日,本身就是幼儿教学中的一项课程,而不是为了提醒家长给老师送礼。我们并不提倡送礼,但孩子送卡片之类的小礼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不过分铺张,就是对老师的尊重。

  其实为了和老师处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礼或不送贵重的礼品,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多用些心思一样可以办到。比如,接孩子的时候别急着走,与老师多聊聊;老师生病的时候,表示一下关心;周末找时间和老师通个电话;多向老师请教怎样教育孩子;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出差回来带些当地的特产送给老师尝一尝等。关系需要长久的维护,并不在于逢年过节送不送礼物,更不在于礼物的贵重与否。在家长同老师相处的秘诀中,“送礼”并不是关键词。

  父母小课堂

  1.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2.和谐的关系需要精心维护。

  3.不给老师送礼很正常。

  4.没有礼物就对孩子不好,这种老师不合格。

  5.比起礼物,老师更愿意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