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黑板报 > 清明节黑板报 > 正文

清明节黑板报内容:关于寒食节的起源

作者:佚名出处:其他 2013-03-13 09:16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至少在西汉就已形成。最初,节日日期及时长都不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也有说法是在清明前两天。最初寒食节持续一个月,后来逐渐变为三天,其间禁火,要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历史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首先是禁火说,认为寒食节的起源来自于周代就有的禁火制度。隋代杜公瞻在注《荆楚岁时记》时说:“《周礼·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曰:‘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这一看法多为后世研究者所认同,但对于周代为什么要在仲春修火禁则各持己见。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星宿崇拜说。“季春将出火也”,“火”就是大火星。许多学者认为“禁火”的习俗是出于人们对大火星的崇拜。

  这种说法乍看似乎有道理,但是为了避让大火星,老百姓不能生火做饭长达一月,又在乍暖还寒的气候中,未免不合情理。而且,周代虽有禁火之制,禁的却不是炊用之火,而是冶炼之火。

  其次是改火说,源于古人的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古人认为,火是有生命的事物,一年四季不能用同一个火种,火用久了就要熄灭,需要重新取火。在换火仪式中,新火与旧火不能相见,要先熄灭旧火,再迎接新火。

  最早提出寒食节应起源于“改火”习俗的是唐代李涪,他在《刊误》的“火”条中谈道:“《论语》曰:‘钻燧改火。'春榆夏秋柞冬槐,则是四时皆改其火。自秦以降,渐至简易,唯以春是一岁之首,止一钻燧。而适当改火之时,是为寒食节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旧。今人持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即其事也。”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