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资源专题 > 迎新年手抄报 > 正文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中国古代贺年卡

作者: PCbaby 出处:其他 2014-07-30 11:06

  贺年片不是近年才有,它肇始于先秦时期,因为纸尚未发明,就用竹木削成条刺写上贺词,称为“刺”。纸发明后制作的贺年片,习惯上也叫“刺”了。

  古代的贺年片大都用于官场和文人墨客间的拜年,而以官场应酬最为普遍。封建社会里,当官的关系众多,过年时,对上司以及有特殊利害者,必须亲往拜年的外,其余的就致送贺年片了,叫做“投刺”。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贴之用。王弘力 绘

  投刺也不是官吏自己去送,而是差遣下人代劳。送“刺”的出发分送,到对方门外喊一声,主人出来接固然好,下人接也可以,交了就走去下一家,所以称作“望门投刺”。

  对此,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记载明白:“拜年,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望门投刺,或不至其门,令人投刺。”

  不少当官的因来投刺的实在太多,多所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广受各方投刺,好口彩称为“接福”。?

  贺年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时称“名刺”。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辞写到名刺上,自此,名刺开始有贺年性质。据南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及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更多资讯,请点击——迎新年手抄报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