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杜曼的心得体会

2010-02-07 13:48 佚名

  3、百科部分

  百科部分,要准备许多图片,且图片要求很高,必须:精确的(正确且兼顾细节)、独立的(一张图中的必须只有一个事物)、不模凌两可的(每张图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名字)、新奇的(宝宝没有看过)。且不说你找图片的辛苦吧,当你找到一张图片时,不尽要够大、够清楚、正确的细节,而且,比如你要介绍的是知更鸟,你得把鸟所在的背景全部去除。这是非常浩大的活动,你得一次准备一个月的量,不能临时报佛脚。我们有时间吗,我们有这个精力吗?

  好吧,你可以说,你是一个懒惰的人,如果你不懒,那么时间是一定可以挤出来的。是啊,时间就像海绵,可以挤,但是,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值得吗?爱因斯坦说:“不要问我声速是多少,我告诉你,我不知道。凡是能在图书馆查到的东西,我都不去记忆。”在现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什么,可以在很多地方查到我们的答案。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专题研究的兴趣,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每天化大量时间,去闪百科卡,以期记住“达克斯犬、柯木犬、拉布拉多猎犬、德国梗犬、西班牙长耳猎犬、德国牧羊犬、拳师狗、都伯曼梗犬、撒摩耶犬、北京狗”。有的妈妈说,记忆是为了“打通脑回路”,记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记忆技巧的获得”,但是我觉得,化了这么多时间,就为了“打通脑回路”,为什么不仅仅使用“字卡”呢,那个相对简单多了,反正“记忆什么并不重要”。这样想着,我更不愿意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百科卡的制作上了。对了,这么多犬列在这里,因为这是非常常用的一个例子。我最初看到的说法,说:“你已教过他10种狗﹐他已学会狗所共有的特征﹕四条腿﹑头﹑毛发﹑尾巴等等。他知道狗有不同颜色﹐大耳朵或小耳朵﹐长或短尾巴﹐短毛或长毛。”我一直觉得奇怪的是,我从来不知道这么多够,我小时候只看到过隔壁邻居家的大黄狗,但是,我一样掌握了狗的特征,以至于后来我看到别的狗,我都知道那就是狗。至于很冷门的狗,如果我对它没有兴趣,那么我通过闪卡,光知道了它的一个名字,和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有区别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这样一只狗,我好喜欢,好感兴趣,即使之前我连它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那么这时候再了解不是一样吗?知识,除了是你喜欢的,或者是你需要的,否则,好像不必要大量输入,直把自己当电脑啊。

  更关键的是,百科知识,是需要你亲自带着孩子,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它的美妙之处的!实验是学物理的一种方法,聆听是享受音乐的方法,涂抹是快乐绘画的方法。也许,再不久的将来,我会逐一和大家分享这些快乐的活动,在这里不再展开。而,用冷冰冰的闪卡,记住这副画是谁画的,这个动物叫什么名字,这和什么都不知道,有区别吗?且不论记忆时间的短促,和经常重复的繁琐!

  我,更喜欢就哲哲问到的为什么的问题,展开研究。哲哲的每一个为什么,我都会认真对待。然后,把相关的系统知识都介绍给哲哲。哲哲也喜欢系统地看,而不是象DOMAN那样,孤立地、单个地看事物。比如,哲哲看人体,固然有时候是局部看的,这个是胃,这个是肝,但是这样的时候很少;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整体观看的,至少,看一个泌尿系统,哲哲会形象地了解,尿液的形成和输送的路径;看咽喉部,他就能直观地看到,为什么吃饭时不可以大哭大笑。比如,看天体,我们先看太阳系的整体图,看太阳和它的9颗行星的相对位置,然后,哲哲才更有兴趣看单个的天体,时而翻过来看看整体图。

  当然,这么说,仿佛DOMAN的百科一书对我来说是百无用处的了。当然不是,杜曼博士在书中,为我们划分了十大知识体系:生物,历史,地理,音乐,艺术,数学,人类生理学,一般科学,语言,文字,这些对我来说,很有参考价值;他还让我们知道找什么资料,怎样去找资料。而且,我发现,闪单个物体的卡片,是在孩子3岁之前,3岁之后,孩子已经用闪卡的方式接受了一千多个智力单元,父母有系统地将它们分门别类后,就要开启“智慧的课程”了。比如,之前小朋友认识了“乌鸦”,那么3岁后要引导孩子了解乌鸦的生活地点、食物、生活习性等等等等。因为DOMAN是从0岁宝宝开始教育的,它必须走过这样一段路,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是对的。当然,我和哲哲错过了,就不在走了。我们要走的,是适合我们走的路。

  妈妈们,你们也要走适合你和你宝宝的路,别人的路,永远不能复制到你的路上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