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萌芽是两岁儿童的特征,考虑到自我控制和潜在记忆可以将这些能力保留一生,故两岁可以说是“管教”开始的好时机。

  作家司马辽太郎曾在其小说《山之力》中写道:“所谓教育,即是通过适当的刺激将人类潜藏的能力表现并发挥出来。”

  一位有名的禅师曾说:“让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自己动手做,并给予孩子赞扬,这样才能让孩子发挥自身能力。”这些话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都是颇具意义的。这些话还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仅仅通过语言是无法将事物表达清楚的。

  这是完全适用于育儿的真理。很多母亲前来咨询我:“教育进行得很不顺利。”我注意到大家都是通过语言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妈妈不喜欢这样做这种事的孩子哦”“赶紧做完”等,通过命令孩子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但这样做,不仅对尚不明白事物道理的两岁幼儿不起作用,反而由于压抑了孩子的自我,使得孩子产生排斥心理。

  如果孩子调皮粗暴,但母亲一句“乖乖别吵妈妈哦”,会换来孩子的炯炯目光。一般来说母亲一天会对孩子发很多遍牢骚:“不要”“不准”“我向爸爸告状了哦”,等等。孩子多次受挫,便通过吃手指、手绢来释放压力。吃手指、吃手绢,都是掩饰神经紧张、情绪不稳的行为,母亲的牢骚多为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

  母亲应该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停止使用命令型和否定型的语言,改用“别吃手指好不好”“不要吃哦”这样温柔的语言,倾诉般地对孩子说话。很多两岁左右的孩子必须钻进母亲的被子里,躺在母亲身边才能睡着。孩子夜里醒来感到不安,这才钻进母亲的被子里。

  为什么孩子夜里会醒来呢?这也许是因为母亲在白天时忽视了孩子的自我,并对孩子说了“不行”“不准”等管教孩子的话。这些话刺激了孩子,使得孩子夜里浅眠,深受不安感的困扰。

  与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母亲应当温柔地对孩子说“一个人乖乖地睡哦”,让孩子拿出自信。慢慢地,孩子会不再夜里醒来,也不会再想和母亲一起睡了。

  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都会本能地渴求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但两岁孩子表现得特别明显。不论母亲是在厨房做饭,还是在客厅会客,孩子都会缠着母亲说“抱抱”。这时候,要首先温柔地抱住孩子,但是,放下孩子的时候应该说:“下次再抱抱哦。”孩子便会听话地顺从。

  孩子的自我意识虽然萌芽,渴望和依赖母亲的爱却是孩子无法抑制的情感,所以相应地回应并接受孩子的撒娇是有必要的。当确定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后,孩子感到安心,便可以一个人玩或专心做任何事。话虽如此,一味地宠爱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近年来独生子女较多,母亲们应该注意不要对孩子过于保护。过去的独生子女普遍被认为有很多毛病。人们容易片面地认为独生子女胆小、任性等,其实好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心,与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关。

  为了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父母不宜过多地干涉和灌输独立意识。即使速度较慢,也应该等到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件事之后再进行独立性的培养。

  例如,孩子到了可以自己穿鞋的年龄,不要催促孩子并要忍住出手帮助的想法,一直等待直到孩子将鞋子穿好。独生子女即使速度较慢被人说“动作慢”“脑子笨”,都是因为父母总是帮助孩子的原因。

  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时,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孩子有满足感。时间上有时即使不宽裕,但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努力不帮忙、不出声,让孩子独自完成仍旧是十分重要的。

回到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