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剖析:父母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2-07-31 22:11
1父母期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回顶部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期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只要谈到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任性。但是与孩子们聊这个话题,却常常得到相反的回答,孩子们认为爸爸妈妈才任性呢。一些专家也认为,孩子的任性往往是父母任性造成的。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家族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某些独生子女身上的任性自私、好吃懒做等性格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

  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某地一高中毕业生因为父母私下改了他的高考志愿而跳楼自杀了。这位心理专家分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正是因为父母的任性培养了孩子的任性。在孩子还只有3岁时,他的母亲一定要他在蹦蹦床上玩,在她看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当她看到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终于变得“勇敢”,并因此奖励他玩具汽车时,儿子却把玩具汽车摔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幼小时的举动是一个信号,是孩子仇恨的反映。如果那时母亲能敏感地认识到儿子的怨恨,如果她在日后能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遇事多听听孩子的见解,或者在某些时候不妨向孩子妥协,后来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然而,当孩子长大后,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儿子明明已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未来的道路,但母亲却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去改变它。

  专家认为,任性的父母,不仅教育出任性的孩子,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其他人格特征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忽略孩子个性的过分管制下,有的孩子变得软弱,有的孩子变得缺乏责任心,还有的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推卸过失等等。这些性格特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缺陷,并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郑玉华老师认为,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又忽略了孩子们的需要,再加上与孩子沟通时缺少方式方法,必然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当然,也不排除社会上其他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孩子的压力重,慢慢地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与人沟通,甚至变得任性并且偏激。

  郑老师认为,父母最好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知识,这会很好地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当然,孩子与父母健康、和谐关系的形成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2父母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回顶部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的教育态度导致不同的性格特征。下面是常见的六种教育态度及其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溺爱、娇惯型

  独生子女是很容易受父母溺爱的,其结果是使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难于离开父母,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日后也难于适应社会。溺爱还容易养成娇惯蛮横,过分欲求,放肆任性,为我中心等消极性格。

  放任型

  有的父母借口工作忙,或认为孩子很乖而不加管束,这类孩子常常独自玩耍,想干啥就干啥,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目无他人的消极性格,又由于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一旦遇到坏人引诱,很容易上当受骗,走上犯罪道路。

  严厉粗暴型

  有的家长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封建教育,对孩子实行苛刻的手段。虽然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压服专制的方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使孩子对家庭产生敌意,对父母产生对抗,形成粗暴性格。由于家长过分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

  忽视型

  由于不和睦或父母离异等原因,孩子往往成为“被遗忘的人”。这类孩子容易形成妒忌的心理,情绪不稳,自制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情绪。这类孩子也容易出现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坏人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矛盾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口径不一致,甚至父母中一方包庇孩子的错误,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有恃无恐,以致助长他的不良行为。或者使孩子形成优柔寡断,好说谎话以致两面讨好的性格。

  民主和谐型

  一个民主和谐且讲究教育方式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勤奋、勇敢、诚实、自信、快乐、进取等性格,这是应当提倡的教育态度。

  父母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的摹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反之,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自己的消极性格和行为要加以控制。

3父母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回顶部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父母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过分宠爱:给予孩子各种礼物、特权和服务,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孩子消极被动,无聊冷漠,丧失自动性和创新尝试;期望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把成人视为快乐和舒适的供给者。

  过于顺从: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脾气和一时冲动,对待孩子像对待老板,自己像个仆人和奴隶,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要求被满足,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像个皇帝,忽视他人的权利,缺乏界限感,孩子较为冲动,富有进攻性,并且要求较高。

  完美主义者:只认可孩子的成绩,设立高标准,对孩子的成就永远感到不满意;孩子永远是个行者,总想走得更快,永无休止。父母设定的终点线总是在运动,孩子不断地想做得更好,做过分的追求和努力,专注于获取成就,但从来达不到要求,孩子没有价值感,有可能会放弃,或产生身体疾病如溃疡。

  忽视: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或是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在外面游荡,哆哆嗦嗦地将鼻子贴在别人家温暖的玻璃上,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理想化为一个神圣的形象。

  过于强迫: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地指示和不断地提醒,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像条驯服的狗,或固执的驴子,父母和孩子会进入到一个强迫和抗拒的循环。这样,孩子要么顺从别人的指示,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主动反对,公然挑战,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消极抵抗,磨蹭,做白日梦,健忘,阳奉阴违。

  惩罚:经常同过于强迫和完美主义的养育风格密切相关。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进攻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认为自己是坏人,怨恨父母,为了逃避惩罚而可能说谎,常恐惧自己会报复父母,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对待,并为报复的念头所煎熬。

  对健康过于关注:家庭笼罩着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气氛。孩子会因为很小的问题而被要求呆在家里和不上学,还可因此不做家务和作业。孩子期望从父母那儿获得同情和溺爱,总是担心健康,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器官功能上,夸大自己的病状,借以逃避正常的任务。

  要求孩子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由于经济的原因,个人问题,或父母其中一个病故或生病,父母会要求孩子做过多的家务,要求他们照顾弟妹。孩子承担过多责任,只知道责任和劳作,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孩子会心怀怨恨地承担责任,会错过正常的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是成长说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邮箱chengzhangshuo@pcbaby.com.cn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来信方式:成长说+宝宝年龄+遇到的问题。如:成长说+宝宝2岁半+孩子被打怎么办

  精彩推荐:

  一分钟 轻松纠正宝宝的坏习惯

  普通玩具新玩法 让宝宝更聪明

  宝宝读书 为何总“三分钟热度”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