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幼儿的好奇和遐想

作者: PCbaby 2008-05-15 11:50

  幼儿期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自己所看到事情都要想要知道这一事物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仅敢于经常向老师和家长发问。而且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一定的推理思维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幼儿的好奇和遐想

幼儿的好奇和遐想

  他们在好奇和想象中,把所看到的事情中的一切都与自己联系起来,并假想出许多情景。如当孩子听到大人讲起火车和飞机时,他们就马上就会问,“我以后会乘火车和坐飞机吗?”当别听人说起某种疾病时,他们也会想,“我也会得那种病吗?”

  其实孩子在对自己看到的事情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好事。此时他们是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大胆的想象,因为孩子的想象有时是不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限制的,3—4岁的幼儿在讲故事时会编造出新的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与老师讲给他们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甚至他们讲的内容不仅离奇,而且几乎近于假话。其实孩子并非在说谎。只是由于他们的想象力很活跃,分不清真假事物,所以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融进故事之中并对故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新创造。所以教师和家长不必为孩子偶尔编造的离奇故事而责备他说谎,使他内疚或不安。如果有条件的,还应该帮助孩子创编合理的故事,并对孩子的改编故事情节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与小朋友谈论假想中的朋友或历险的故事,并且相信那些编造的故事时,我们可以考虑孩子可能不满意于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就应该让他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让他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们在一起相处,这样孩子就不会总生活在假想之中。有时,家长讲故事给孩子听时,可以使孩子与家长在幻想中度过一段时间。由于家长的生活经验丰富,也会在讲故事中加进一些幻想成分,当他们喜欢孩子的想象力时,就会在故事中有意渲染某种想象的情节,这比其他孩子想出来的游戏和故事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吸引力。此时孩子也可能会失去对真人真事的兴趣,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也要考虑启发性和教育。

宝宝梦境背后的重要信号     解读孩子的喜怒哀乐     宝宝病愈后当心“心理病”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