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育儿热点 > 正文

毁了郭麒麟24年,郭德纲还能干出这种事:认同感,对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 快乐妈咪 出处:pcbaby 2023-12-10 00:00

  最近,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官宣要上天津卫视的春晚。

  这一年,他影视、综艺遍地开花。在采访中,也曾这样调侃自己:“这一年我都快忘了自己是个说相声的了。”

  可没成想,从未被父亲表扬过的他,这次却意外的得到了父亲的肯定:“郭麒麟还可以,虽说拍戏,但也没耽误说相声。”

  众所周知,郭德纲一直都是个“严父”,还曾公开发博批评儿子:“蠢子无知,糊涂至极。”

  而这一次的认可和表扬,真的是让郭麒麟受宠若惊,当即表示,要卯足了劲好好演。

  对于郭麒麟而言,来自父亲的鼓励,就是他能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被刷屏的一段小学生领奖状的视频。

  视频中,男孩满怀期待,盼着上台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

  还不等老师念出获奖人的名字,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起身,结果老师喊的是另一位同学。

  孩子空欢喜一场,脸上写满了失望。但沮丧之余,他还是不失风度地为得奖的同学卖力鼓掌。

  等老师终于喊出了他的名字,他难掩激动,从座位上一跃而起,高兴地和同学击掌,又喜极而泣抹着眼泪走向讲台。

  短短几分钟,就经历了堪比奥斯卡一般跌宕起伏的剧情,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评论:

  “领出了人生起伏,酸甜苦辣。只有很努力过的,才知道这是多么期待,又是多么开心呀。”

  “小朋友们真的很需要鼓励,奖状就是一种很棒的肯定!”

  是啊,对于孩子来说,那一张薄薄的奖状,其实承载着千斤的重量。

  它是「认可」,是肯定,是自己拼尽全力后最真诚的回馈。

  它也是「激励」,是鼓舞,是全力奔跑冲向终点那源源不竭的动力。

  经历过无数拼搏奋进的日夜,孩子最希望的,莫过于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看见,自己的付出能够被认可。

  无论何时,那些发自内心的肯定与认可,都是孩子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底气。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摧毁一个孩子,泼他盆冷水就够了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求助贴:

  母亲从来不会夸我,就算我做得再好,她只会淡淡地说一句,「别骄傲」。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我活的很痛苦,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

  而且也不会肯定自己的长处,「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怎么办?不知道如何改变。

  隔着屏幕,都能深深感受到博主的茫然与无助。

  她的父母,成了她费尽心力,却依然无法取悦的人。

  这不禁让我想起《亲爱的小课桌》里那个叫徐敬凯的小男孩。

  嘉宾傅首尔陪着徐敬凯写作业,看他仔细又认真,禁不住夸奖道:“谁养出来这么好的儿子,晚上我要问问你妈妈了。”

  但凯凯却一直垂着头,略带委屈地说:“妈妈天天都说我不好,说其他的小朋友都比我好。”

  其实凯凯已经足够懂事足够优秀了,但依旧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

  凯凯妈妈还奉行“打击式教育”:

  “凯凯还不够好,等他变得更好我就喜欢他了。”

  “我怕他嘚瑟,所以别人鼓励他的时候,我就得打击他。”

  其实在养儿育儿的过程中,这样的爸妈也有很多。

  他们奉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育理念,生怕孩子取得一点点小进步便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于是他们鞭策孩子、提醒孩子,哪怕有时候对孩子已经挺满意了,也从来不肯流露自己的欣赏,只会说“你做的还不够好”。

  殊不知这样的鞭策与提醒,其实是变相的「比较」和「贬低」,属于压迫孩子心灵的“冷暴力”。

  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批评固然能使孩子反省,但故意淡化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和热情。

  总怕孩子骄傲自满飘飘然,可他们在学会飞之前,已经被那些否定压弯了翅膀。家长有意泼给孩子的那一盆冷水,真的会给他们的心带来无法磨灭的伤。

  2、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来滋养

  都说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励志短片:

  男孩虽然热爱足球,但天资一般。

  他的教练这样评价他:“他很有决心,但基础真的太差了。”

  回到家,妈妈看着因为训练不顺利郁郁寡欢的孩子,对他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我今天和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都很努力。再努力一点点就够了哦!”

  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果然变得更努力了。

  他日复一日地练习头球、射门,不断扎实自己的基本功。他不怕苦不怕疼,跌倒了再爬起来,只为拼命赶超跑在他前面的那个人。

  他就像妈妈说的那样,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终于在一次比赛中,他凭借自己多次练习早已熟练掌握的头球技能,为队伍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分。

  你看,父母的认可与鼓励,永远是孩子向前走的强大动力。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记得去年杨迪在节目里,对妈妈那真情的一跪吗?

  他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双膝跪地,动情地对母亲诉说自己的感恩:“你们永远都是鼓励我。你们让我觉得真的很优秀。”

  他没有傲人的容貌,也没有强大的背景,有的只是自己满腔的热爱与追求,以及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与肯定。

  可就是父母的鼓励,给了他莫大的自信,撑着他熬过了那些籍籍无名的苦日子。

  终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光鲜亮丽、争奇斗艳的娱乐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可能。给他鼓励,给他自信,也给他勇气,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是真的了不起!

  3、做“策略派”家长给孩子最好的鼓励

  一位家长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鼓励太多,孩子得意忘形了怎么办?”

  其实,鼓励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孩子需要鼓励,但不需要虚无缥缈的夸奖。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掌握几个小技巧,做策略派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1、更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那个985毕业的姐姐小时候也有过“学渣”的经历。一次,她准备了很久,可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

  她很丧气,也很怕受到批评,但回到家后,妈妈并没有指责她,只是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安慰道:

  “我知道你最近挺努力的,你也熬了很多夜,做了很多练习题。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什么,别灰心。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试来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一会妈妈陪你一起看看卷子,好吗?”

  这一番话不仅重塑了表姐的自信,更为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很多时候,过程远比结果重要的多。只有被肯定了努力和付出的孩子,才有勇气跨过荆棘、越过山丘。

  2、更注重实质,而不是单纯的美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好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夸奖。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受到表扬。这种不走心的夸奖,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久而久之,还有可能滋生孩子的骄傲与自满。

  所以,鼓励也需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与其夸奖他“好孩子”,不如夸奖他“谢谢你帮助妈妈做家务,你能体谅妈妈辛苦,妈妈很开心”。

  与其称赞他“真聪明”,不如告诉他:“我喜欢你画的房子,这配色真的很协调。”

  鼓励必须做到言之有物,只有确切地告诉孩子“哪里好”,他们才能明白自己“好在哪”。

  3、通过肯定,给予孩子正向引导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吗?那个原本用石头砸同学的男孩,却意外得到了陶校长的四颗糖:

  “第一颗奖励你守时。第二颗奖励你听话,我一制止你马上就停手了。第三颗还要奖励你,你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才出手打他的,说明你正直且善良......”

  这时候男孩已经很羞愧了,连忙承认错误,于是陶校长掏出了第四颗糖:“你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一颗也奖励你。好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就全盘否定他整个人;

  也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却看不到他的优点。

  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才能真正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末点个 赞+在看,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鼓励中汲取力量,在爱中成长。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