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宝妈群里就已经围绕“六一”进行过一波讨论。
“娃已经明示暗示好多次要过六一了。”
“六一这天,我打算准时下班,陪孩子过儿童节。”
“我打算周末带孩子到周边游,既当庆祝六一,又是给一家人‘禁足’多时的礼物。”
……
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六一给孩子足够的陪伴理所应当。然而,对于亲子陪伴来说,一日的狂欢远远不够,真正的陪伴该是细水长流。
陪着≠陪伴,“用心”比时长更重要
我记得大学宿舍夜谈的时候,讨论过“你会嫁给像你爸这样的人吗?”有一个舍友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
“并不想嫁我爸这样的人。不是说我爸不好,我爸对我很好,有求必应。但是我从小很少感觉到他的主动关心,经常都是两个人在一个空间里互不干扰。我还记得高考前一晚,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不要紧张,我反而被吓到,而且莫名别扭。长大后也很少会跟爸爸打电话。
所以除了自己喜欢外,更希望自己的另外一半能好好关心自己的孩子。”
你或许会认为是陪伴的时间不够?No,他们共处时间很长,除了工作时间,舍友爸爸经常在家,然而陪着不等于陪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举个例子,周末你带孩子出去玩,你在一边玩手机,孩子在一旁玩游戏,这种表面陪伴对亲子关系起不到什么具体作用。因为孩子开心游玩的记忆里,只有陪他玩的孩子,而坐在一旁玩手机的你,在这段记忆里并没有占据多重要的地位。
你觉得你花了时间陪了孩子,但孩子和你一点都不亲近,问题就在于缺少交流和互动。没有交流和互动的陪伴,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内心真实想法,这样的虚假陪伴或许是在白费时间。
高质量的陪伴,你的用心孩子会感受到
短视频《陪着≠陪伴》里有一个画面,爸爸在玩手机,孩子在拼积木,孩子给爸爸递了一块积木,邀请爸爸一起玩,结果爸爸没认真看,反而把孩子拼好的小房子推倒了。孩子一句“爸爸,我先变成你的手机”“因为你只爱手机,不爱果果”。
你的敷衍,孩子会察觉到;同样你的用心,孩子也能感受到。用心并不是花大量心思力气搞好六一计划,融入到生活小事,润物细无声的用心更易被记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陪孩子睡觉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在孩子睡觉时,温柔地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或者是聊聊白天的开心事儿,跟孩子说“晚安”……
这些充满爱意的行为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却会让孩子觉得爸妈在乎他,懂他爱他,内心亲近爸妈的天性会得以加强,牢固的亲子关系自然能日渐形成。
2、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多和孩子互动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书中写道:
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亲子关系是否高质量的关键,关键是陪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和孩子互动,让孩子充分感到你在乎他、尊重他,让他对你产生信任感和依恋感。
陪伴孩子并不是单纯地出现在孩子的视野里,而是要和孩子互动。没有时间就挤时间,虽然不能一两小时地陪伴孩子,但零零碎碎的时间总是有的。
比如:
在择菜的时候,把菜拿到客厅,或者搬个小板凳,让孩子坐在厨房,边择菜边跟孩子说说话。
如果孩子有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帮忙择菜,哪怕孩子把菜弄得乱七八糟,也会因为得到妈妈的信任与鼓励而感到很高兴。
煮饭的时候,利用不必看着锅的时间,和孩子做个小游戏;给孩子洗澡时,讲个小故事给他听。
早上亲自温柔地把孩子叫醒,吃完早餐如果有时间就跟孩子说说话,或者嬉闹一会儿,然后跟孩子再见。
下班后,一进门就喊:“宝宝,妈妈回来啦!”如果下班后,天还没黑,就带孩子去楼下玩一会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孩子脆弱时,着重关心
作家王朔和妈妈的关系比较恶劣,他甚至为了缓和关系上了央视的《心理访谈》。
王朔说,他小时候,妈妈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没有关心过自己,连他做阑尾手术,都没有在医院陪同。
孩子生病时,是最脆弱的时候,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妈妈。
孩子小的时候黏人,你觉得烦人;等到孩子长大、读书,一个月下来见不到几次面、说话全靠社交软件,可能只有缺生活费才会主动找你;到了孩子工作,一年到头可能就逢年过节见一次面。
别等到六一和孩子生日那天才打算放下手机好好陪陪孩子,一生中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长,与其浪费时间做没意义的“陪着”,不如每天放下手机2小时好好陪陪孩子。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