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正文

家有“十喊九不应”的宝宝 该怎么办?

2019-10-14 14:06 太平洋亲子网

  都说当妈后激发了唠叨的本性,尤其是家里有一个怎么喊都不应、把爸妈的话当“耳边风”,吹过就算的宝宝时,光喊吃饭就能吼十句。

  除了吃饭,还有穿衣服、收拾玩具、刷牙、睡觉、写作业……每天都要喊上好多遍,这让很多妈妈感到郁闷和生气。明明第一遍就喊得很大声了,可宝宝始终“装听不到”,有时候说上好几遍也不搭理,最后总要大声吼斥或恐吓才有行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都吼成这样了,还能听不到?除了装的,我想不到其他原因!”

  说了无数遍,宝宝为什么“听不见”?

  1、专注于手头的事

  如果你专注于看电视剧,别人喊你去做其他事,你会愿意行动么?

  其实,宝宝也跟你一样!当他专注于一件事、一个玩具时,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倍吸引了,因此很可能会忽略掉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跟他说的话。

  2、指令不明确听不懂

  父母经常下一些不明确的指令,让宝宝无法听懂,比如,你说的是“把书桌收拾一下”,而不是“把玩具收拾好,绘本摆放好”,前者让宝宝不知从何着手,后者能让宝宝有序进行。长期听不懂该如何执行的指令,他干脆就装作没听到了,因为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

  3、父母太过着急了

  有时候不是宝宝没听懂或装听不到,而是在他接收到指令后需要一个反应时间。但父母过于着急,在下了指令后希望宝宝马上给出回应,没有如期收到回应时,就会催得更急。

  4、指令带有情绪不想理会

  不少家长给宝宝下指令时,常常是命令、抱怨、指责和数落,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整体活在批评、指责、威胁里!

  不想变成“耳边风”,试试这么做!

  1、专注时不打扰

  在下达指令后,多一些耐心给予宝宝反应,如果时间过了还没有反应,去看看宝宝在做什么。当宝宝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尽量不打扰,保护专注力发展。如果发现是故意听不到,那么可以蹲下来面对面把事情说一遍,让他知道你的认真。

  2、必要时设定时限

  遇到原则性的事情,如睡觉、刷牙、吃饭等,可以约定时限,时间到了后面对面提醒,既能让他注意到你,又能培养时间观念。

  3、减少提醒的次数

  心理学家提醒家长,“如果父母不断重复提醒,只会让孩子忽视”。

  其实,你说的话,宝宝可能在第一遍、第二遍就听到了,只是他知道你还会说很多次,就会开启自动忽略的模式。

  所以,少一些唠叨,也少一些负面情绪。你要做的是引导宝宝知道在具体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培养好的习惯。

  4、让宝宝重复指令

  对于不明确指令的情况,家长可以在下达指令后,让宝宝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遍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在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这样就能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

  5、承担“听不到”的后果

  4岁左右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进入逆反期,就常用故意装作听不到来做无声反抗。

  家有这样的宝宝,不妨让他承担“听不到”的后果。比如,不吃饭就饿着;不刷牙就不给糖吃……当然,做这些行为时,要给宝宝解释清楚原因。

  家有“假装听不到的”宝宝,确实挺上头的,家长还可以唤醒宝宝的“同理心”,让他体会一下不予回复时的难受心情,让他学会尊重别人的过程。

  “没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只有没沟通好的父母。”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相关文章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我的儿子已经三岁了,是时候培养他良好的性格了,请问应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黄思敏

致力于幼教培训工作,有着丰富的带班经验,擅长幼教团队打造及幼儿双语教学。

1、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 2、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培养她表达出来,不要闷在心里。3、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影响很大,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请问老师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开朗一点的性格呢?我家小孩喜欢抢人东西,又内向,请问要怎么处理呢?请指教!

罗玲

“妈妈加油站”创始人,作为积极教养的倡导人与实践者深受家长欢迎,致力于支持家长实现心灵成长,被众多家长们称为“妈妈心灵导师”。她曾与罗大伦合著畅销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新书《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正在热销。

有研究的结果表示小孩在六七岁以下的幼儿期,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在不断地发展,长到八、九岁时,大脑神经又会慢慢地分支、削减,把没有用的遗弃掉。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会使大脑神经的连接产生很多新的连接,就像很多小路一样,经常走、反复走的小路慢慢就成了路了,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或比喻。说明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信念,这些理论和信念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影响他的一生。人常常是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并在这些意识下,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决定等。虽然早期形成的这些意识信念在后来还能有很多机会去改变,比如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那么同样会受到幼儿园同伴和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一切的责任都是家长教育的责任,但不可否认有部分信念是可能在潜意识里持续很长时间产生不可知影响的。况且,要想改变这些小时候培养的意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或在自我觉察中刻意改变,才有可能做到。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的可能体现在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某些生活方式、做事的习惯等,如果说达到严重伤害的程度,是不会轻易造成的,除非出现长期的很极端的事件,比如长期(长达几年时间)限制孩子不出门,不做户外运动。这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极端的虐待或压迫,另一个是长期的。一次性的事件,经过安抚,或其他方式可以疗愈,因为人的可塑性特别强,随着成长,心理的治愈能力也会增强。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