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生活 > 正文

打造小小外交官第一步:发现自我

  欢迎来到快乐呱呱【妈妈学园】,在这里,你将学习到育儿领域内顶级专家团共同打造的新手妈妈必修课程,掌握破解宝宝营养、睡眠、常见病、早教启蒙等育儿难题的方法,进阶为合格妈妈。

  今天来学习成长型家庭教育引领者大J的“培养孩子发现自我”课程。

1

  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大运动、精细运动发展一样,是有发展里程碑的。我们首先来认识孩子社交发展的4大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觉醒,独自玩耍

  1岁左右的宝宝自己和自己玩,或者和家人在一起玩。独自玩耍的时间有利于孩子“自我”觉醒,开始意识到“我,是什么东西,我原来是个独立的存在的人。”当孩子没有完全认识自己之前,是无法发现他人的,自然就不会有社交。

  基于“自我”的发现以后,孩子会意识到“我和他人的区别”, 会慢慢把人归类为“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开始认生、对陌生环境产生警觉,不喜欢熟悉的家人离开。

  第二阶段:发现自我,平行玩耍

  2岁多的宝宝慢慢开始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有很强的主权意识,“我的”这个概念非常清晰,什么东西都是“我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周围环境明显有了更多的兴趣,乐意和TA差不多大的孩子呆在一起,但是各玩各的,没有互动,有时会听和观察其他孩子,这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发现自我。

  第三阶段:冲突解决,联合玩耍

  3岁的孩子,已经建立“自我”意识,这个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社交需求的爆发期,孩子有更多的兴趣去和其他孩子互动,比如交流、交换玩具。虽然还是各玩各的,但是他们会愿意玩同一个玩具,或者会模仿其他孩子做一样的事,但缺少共同的目标和兴趣。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有空间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最好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幼儿园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绝对的选择。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接触同龄人,接触的时间更长,接触的人更多。

  第四阶段:学会合作,合作玩耍

  4岁左右,孩子开始有“团队合作”精神,大家会齐心协力为了完成同一个目标而玩耍。孩子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孩子王”,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指挥其他孩子怎么做。沟通交流和聆听能力是这个阶段的关键。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好朋友”的概念。有不少孩子之前排斥去幼儿园,过了4岁就不再排斥了,有的还会特别期待。因为他们的人生第一次有了“好朋友”,因为这些好朋友,幼儿园变得不同了。

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了解了孩子社交发展的4大阶段,接下来说说怎么抓住特点,助力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0-18个月:建立牢固的“我的”概念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刚刚觉醒,父母一定要放轻松,不要给宝宝太多“社交”压力地去认识外面世界,比如强迫宝宝和其他孩子玩、分享、挥手打招呼、对别人笑等等。父母自己一定要多具备一些社交能力,不要因为自己社交能力弱、面子过不去,而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孩子只有形成非常安全的“我的”概念,才有勇气探索“你的”、“他的”区域。

  10个月-3岁:每一个社交冲突都是学习机会

  平行玩耍阶段是孩子早期社交能力的萌芽,父母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年龄相仿的孩子呆在一起。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或者去一些早教课、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但是创造机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求孩子就能互动交流,适应周围有同龄人也需要时间。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成熟,发生冲突需要成人的干预,不能“让孩子自己解决”。但干预不是双方父母之间的争吵,也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孩子进行惩罚或者表扬,而是应该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社交方式是怎样的,身教大于言传。

  2-4岁:建立稳定社交圈并不断扩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有机会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社交圈,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不断去练习还稚嫩的社交能力。父母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担心而束缚了孩子,把每个冲突看成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反思孩子之前两阶段哪里没做好,创造相对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拾遗补缺,巧妙地将担心转换成让孩子感受不到压力的行动计划。

  4岁+:学会放手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明确地向孩子提出对于社交礼仪的期望,比如像一开始说的“讲礼貌”。父母也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解决朋友间的争端。放手不意味着不管,而是多提供聆听者的角色,不急于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案,更加不要替孩子解决。听完以后可以多把球抛回给孩子,“这个问题还真的很麻烦,你是怎么想的?”不仅鼓励了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在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运用社交能力解决问题。

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孩子比较害羞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明白TA不是内向,而只是慢热。

  性格没有好坏,但很多人一谈到“内向”,还是潜意识把它当成一个“负面”的标签,总觉得内向容易吃亏;也会让父母觉得,孩子的性格定型了。

  而“慢热”是脾性里的某个特征,是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前“热身”的。思路转变影响了我看待小D很多慢热行为的角度。以前我第一反应是“她内向,很害羞”,其实是在给她贴标签;但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嗯,她比较慢热,看看我有什么方式带着她热身一下”。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孩子的性格,而是教会孩子一些方法,让她可以疏导紧张焦虑的局促情绪。

  其次,要帮慢热孩子做好热身,这是成功社交的中心思想。

  “无条件接纳”是让慢热孩子尽快热身的最重要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打着帮助的旗帜,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比如“你看TA在唱歌,你也唱啊”。这不是帮助,而是伤害。因此,要时刻记住,“无条件接纳”,我爱我的孩子,爱她本来的样子,这份坚定的爱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参照物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双管齐下之一,提前给予通知。

  慢热型的孩子需要有全局观,要了解清楚新的事物和环境后,才行动。基于这个特点,提前给予通知,提前告诉他们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有什么变化,会遇到谁,可以让他们有一种掌控感,就会减少焦虑,更加容易融入。比如小D去幼儿园,我给幼儿园的各个场景拍照,做成一本书。每天拿出来和她回顾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帮她熟悉新环境。

  第四,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与人相处是舒服的。

  对于慢热的孩子需要让他们多多体验“和其他人在一起也挺舒服”的感受。因此,有意识地多在自己家里邀请朋友、小孩子一起玩。

  新环境加上陌生的人,这两个因素都是新的,慢热的孩子接受程度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帮助他们降低“难度”,先从自己舒服的环境里去接触他们不是那么熟悉的人,会有助于他们热身。这整个过程一定是尽量保证整个经历都是正向的,孩子是舒服的。

  在此之前,要做的和上面的方法相同,提前告知孩子,和她说,下午谁要来,她是谁,来干嘛。

  在这过程中,父母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让孩子感受到这是开心轻松的事情。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融入,仍然不能强迫。最后,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受挫,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

  如果孩子开始有点放松了,抓住机会让她体验成功。比如,小D玩“厨房”的过家家游戏特别在行,我就会引导小朋友们都玩这个,这时小D就有机会带着其他小朋友做一些事,这就会增强她的自信。

  结束之后,要和孩子回顾发生了什么,加深孩子记忆,同时也把我们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强化孩子正面的体验。举个例子:

  “今天Jennifer来我们家玩了,小D不认识她,不想和她玩。小D就在旁边一直看着她搭积木,心里在想,这个人是谁啊?慢慢地,小D发现其实Jennifer很友好,她的父母也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呢。这次没一起玩,我们下次可以再找机会玩。”

  试着帮助小D说出她的内心感受,不添加我们的个人情绪,比如“小D不喜欢和她玩”这类话,只说事实。最后可以给予一个开放式的提议,告诉孩子不要有压力,我们下次再试试。

  总之,孩子的性格没有好坏,也不需要改变。但因为性格引起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管理和疏导。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干货多多,记得来上课。

  想了解更多孕育知识,可扫一扫下图的二维码,下载“快乐妈咪”APP,参与【妈妈学园】必修课程学习,持证上岗,科学育儿!

4

来源:pcbaby2020-01-14 00:00:00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