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家专栏 > 周海琴 > 正文

不要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知道危害吗

1回顶部

  你是否经常一边坐在孩子边上,一边看手机,你以为这样就是在陪伴孩子吗?你是否经常一边开着电脑玩着,一边嘴上督促一下孩子,你以为这样就是在管孩子吗?

不要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知道危害吗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假期里,很多家长都会专门抽时间带孩子去旅游、去游乐场玩,或者带孩子一起去逛玩具店、泡书城等。家长美其名曰“陪伴”,可大部分时候只是让孩子独自去玩,父母却待在一旁,要么忙着刷手机微信、打游戏,要么和旁人聊天聊得火热。

  每当见到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想起家长正在扮演的各种角色——或者是秘书、或者是保姆、或者是导游、抑或是司机,但唯独不是孩子最需要的那个——伙伴!

  现在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很多父母也是如此,手机不离手。但是你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面对父母的“冷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前些天,有一篇新闻在网上传得很火,讲的是杭州一名三年级学生给父亲写了封信,说他父亲老捏着手机不放,觉得父亲对他太冷,不爱他了。不过,孩子与手机抢“家庭关注度” 这事儿,和浙江海宁一个小男孩相比,简直太弱了。因为,这名小男孩没写信,而是直接拨打了110。

  小男孩:警察叔叔,我想请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完成一件事(注,具体是什么事,男孩语焉不详),可爸爸妈妈不帮我。

  警察蜀黍:你的爸爸妈妈在身边吗?怎么会不帮你呢?

  小男孩: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没空……

  当然,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小男孩的这通报警电话,警察蜀黍也是无能为力。为了让小男孩得到安慰,警察蜀黍告诉他,最好与爸爸妈妈好好谈谈,让他们放下手机,伸出援手。

2回顶部

  陪伴≠陪同,“陪伴”之误

  不能否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都渴望尽已所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有些父母选择了与“失陪”和“缺席”父母完全不同的作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到来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妈妈甚至做出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牺牲”决定,给孩子完全的照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陪伴,无独有偶,父母育子观念中有很多关于陪伴的误区,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玩自己的手机,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

  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父亲缺席”!中国这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当然种种现象无不与骨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这个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3回顶部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虽然这些客观存在)。

  父母亲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起码有这样几个标准:

  1、父母给予孩子时间,跟孩子单独在一起:虽然每个父母能给孩子的时间不同,也不固定,但不管是在家里也好,在外面也好,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你和孩子共同享受这种亲子相伴的快乐时空。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

  2、了解孩子所在年龄阶段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差异很大,不同的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因为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所以父母要先了解

  自己孩子所在的年龄阶段有怎样的特点,处在怎样的发展关键期,这样父母就会允许孩子展现他的正常发展特点,而不会总是担心、总是觉得孩子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觉得孩子太淘了、太内向了、太不听话了,等等……接受孩子才可能带着平静和允许欣赏他,肯定他,给他提供成长的空间。

  3、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孩子除了吃穿住用的生理需要以外,还有不断尝试探索的心理需要,他们还有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成就自已价值的需要,所以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父母在陪伴时要把重点放在了解、满足孩子心理需要方面,父母要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如何说,如何做只要一个衡量标准就够了:增加孩子力量还是减少孩子力量?使事情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4、给其必要帮助与支持:孩子成长需要自己的空间,更需要父母在关键时候的帮助与支持。当孩子面对挫折时,面对冲突时,面对个人权利的捍卫时,面对失去和痛苦时,父母及时站在孩子身边,告诉他我懂你,我爱你,我帮你,有我在你是安全的,你是被爱的,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孩子度过难关。有个父亲说:“孩子在需要我时会找我帮忙,不需要我时会让我远点,我很享受这种有分有合的关系”。困难时,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到相应的经验。

4回顶部

  “高质量”陪伴的未来意义

  高质量陪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未来意义,也就是亲子教育的最终目标体现在以下几点:

  • 孩子自信,有力量;

  • 有内在积极的兴趣推动其每天快乐生活和学习;

  • 有责任心,主动照顾自己份内的事;

  • 愿意用自己所长,为别人服务,爱生命;

  • 有梦想并主动规划自己人生。

  孩子三岁以前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三岁以后需要榜样的力量。家长花很多时间玩手机事出有因,或者出于工作需要、或者出于社交需要等等,导致他们经常对手机的关注超过了对孩子的关注。这种情况容易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受损,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教导的时期,父母和孩子却少了沟通、交流,父母不仅会错过孩子在成长时的种种细节,而且也会让孩子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一部手机重要。

  过多的关注手机还会产生后果难以估计的安全问题。当年轻父母带孩子前往超市、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一旦父母的注意力聚焦在手机上,容易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放松警惕,出现不可想象的安全事件。

  当孩子渐渐长大、独立,你会发现,很多和孩子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父母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候就那么几年,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他们渴望得到关心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希望家长们都能带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榜样的力量。

来源:其他2016-08-10 11:04:04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