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家专栏 > 罗玲 > 正文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接纳孩子?或许只是因为

1回顶部

  有位妈妈问我,孩子对农村来的奶奶很不尊重,怎么教育。我一边回复一边想,这是位好妈妈啊,因为,还有一些家长,并不认为这是个什么大问题。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接纳孩子?或许只是因为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我们除了教孩子知识、才能,真的不要忘了其他那些更重要的东西。现在我们常常把事情本末倒置了。教育孩子敬老,这是个即便不受欢迎,也一定要写的话题。

孩子对老人不尊重,是如何造成的?

怎样改变?

 

  调整家庭重心

  我们有时要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家庭的状态

  有了宝宝,全家都高兴。孩子幼小,也需要很多照顾。这样很自然地,他就成了全家的中心。我猜,在很多家庭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家人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做饭菜,只考虑孩子的口味;老人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尽力付出,多带孩子;买东西,给孩子买比其他家人高一个档次的,孩子么,不能用质量差的……

  或许,我们的父辈,在用这些来弥补他们当年错过的对孩子的关爱;我们,在用这些来抚慰自己内心那个缺乏关爱、满是匮乏感的小孩。

  在孩子幼小时,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以这种方式养育孩子,那么,他真的就会感觉自己是宇宙中心,他会觉得,其他家人都应该是为他服务的,他的心里,很难有感激和敬重。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及时调整家庭的重心。我们把孩子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把老人放在老人的位置上,让家庭格局恢复常态。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家庭环境里生活,这是一切的基础。

  怎么做?比如,我们多多承担带孩子的任务,给老人安排一些休息、玩乐的活动。给老人买两张电影票,让他们去看看新电影。给他们安排一次旅游。给他们在老年大学报个课程……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饮食和作息跟大人越来越一致,我们记得在家庭日常安排里,尽量让孩子跟大人一起来。比如一起吃饭,吃同样的饭菜。购物时,多考虑其他家人的需求,而不是只买很多孩子的用品。

  我有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对老人,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替他们考虑,替他们做一些安排。如果依他们自己,那他们很少会主动要去休息和玩乐。他们奉献惯了,也舍不得花钱,也心疼儿女、愿意多分担。我们最好预先多想几步,主动把握事情的走向,不要让很多问题积累出来,再解决。

2回顶部

  教给孩子如何理解老人、如何沟通

  再说那位妈妈提的问题:奶奶从农村来,有很多不懂之处,习惯也不同,5岁的儿子对奶奶很不耐烦,说话没有礼貌。家长批评了,似乎作用也不大。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4、5岁的幼儿,正处于爱追究是非对错的阶段,他们也非常爱讲话——他们很享受自己刚刚获得的语言能力。

  这时,家长可以:

  多给孩子讲讲爸爸小时候的事情。这样,孩子更加了解家族和历史,对奶奶会有更多的理解。

  多安排奶奶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老人擅长的事情,比如手工艺、做饭菜、种植农活,等等。在这些做事过程中,孩子可以跟奶奶学到很多,祖孙俩可以更好地建立连接。

  教给孩子,当你跟奶奶意见不一致时,当你想拒绝时,你应该如何礼貌地表达。

  让孩子看到你们对待奶奶的敬重。

  遇到具体的事情,当老人跟孩子有分歧冲突时,我们最好跟双方单线沟通,帮助他们多了解对方。如果孩子有不礼貌的做法,一定在给孩子讲明道理后,让他去跟老人道歉,想一些补偿办法。让孩子从小就清楚,对长辈不礼貌,这是爸妈不允许的事情,这是界限。

  有时,孩子的确没有什么错,老人可能自己情绪不好,沟通方式不愉快,那我们也要帮孩子多多去理解他们。记得,有那么几天,我老妈不知为何情绪总是很不好,凡事都抱怨唠叨。一天睡前,我跟孩子说,你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在她小的时候,生活特别艰难,她还有6、7个弟妹要照顾,我的姥姥可能也会总发脾气……还好,到你这代就好多了!我女儿说:“过去好比是茅草盖的房子,你小时候是木板盖的房子,到我这就是砖头房子……”这还是三个小猪的典故呢!

  我常觉得,给孩子讲家族史,这是我们养育历程中无法错过的一件事。我们让孩子了解,他的父母小时候的事情、他的祖辈过去的经历,这可以帮他明白,一代一代人,都是怎样过来的。祖父母,他们究竟是谁,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面对这样一个刚刚来到世界只有几年的小生命,把历史介绍给他,做好这个衔接,这是我们家长的职责。

  现在有学者研究发现,那些对家族史有更多了解的孩子,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应对得更好。因为,他们有家族归属感,有一种“代际自我”—— 他们感到自己属于一个大于自我的事物。

3回顶部

  家长处理好自己跟父母的关系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究竟是如何对待父母的。我们的态度、做法,都会被孩子学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说来复杂。我每天接到太多家长的来信和问题,对此有很多具体的了解。

  我的一位粉丝朋友说:“我们这代家长,大概是唯一的一代——既要用新观念新方法去教养孩子,又要对父母的老观念老做法去接纳理解的家长。”或许这是有些道理的。比如,当我们学了很多新的育儿知识、教养观念时,我们同时还必须清楚的是:不能用这些来要求老人。

  现在太多的新手家长,爱孩子心切,又都是养育第一个孩子,所以凡事过于精心,几乎做到极致。当我们以这样的劲头来看老人的做法时,就无法接受。老人们或许在想,我过去带大三个也没费这么大劲啊!其实,您知道吗,他们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的——孩子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脆弱!大人的某些不周到,有时恰好是对孩子的锻炼。

  无论怎样,我们要记得,老人不是我们的雇员。他们什么都不做,就已经有恩于我们了!

  另外,长到现在,初为人父人母,我们会突然发现——你要学习去处理的,不是一个亲子关系!除了跟孩子,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调整,跟正在变老的父母处理好亲子关系。

  父母常常仍然把我们当作孩子来关照。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是能人、强人,他们现在身体也依然好,如果在一起住,有时他们依旧会像对待中学生一样,对待我们。但是,当家长,促使我们成长。无论老人们如何能干,我们也要承担起自己的担子。面对悄悄变老的父母,要慢慢把他们当作孩子来呵护、关爱,而不是处处计较是非曲直。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父母这几年怎么变得不像过去那样理性了,怎么脾气变得越来越怪了。我猜,这或许是我们所有人在衰老过程中都会有的一个表现,程度不同而已。人在老年失去理性,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从那些你意料之外的多疑、易怒、听不进话、说不通道理开始。如果科学家此时细致考察大脑,或许会发现已有很大变化发生。老人的不可理喻,如同一两岁孩子的不可理喻。

  所以,面对你的老年父母,当你对他们有各种看不惯、难以忍受时,提醒自己,你的任务不是去评判他们,而是接纳、帮助。试着想象,你面对的,是已经被打碎无数次、又被无数次粘合起来的瓷器。每次让你受不了的,都只是无数裂痕之一。如此去想,或许会帮我们超越对错,升起关爱呵护之心。但愿我们这些作子女的,有足够的温柔和慈悲,胜过对对错的执着;有足够的接纳,胜过感伤。

  对孩子,我们要做大海、做大地,要是容器。对老年父母,我们逐渐也要担当起同样的角色。

4回顶部

  接纳父母,不仅仅是要理解、包容他们……

  我过去常说,我们要想能接纳孩子,首先要能接纳父母、接纳自己。很多家长朋友发现,这做起来太难!

  我想,接纳的含义,远远多于仅仅是理解和包容他们。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已经斩断轮回、脱胎换骨的一代家长。我们懂得这么多,中西贯通,有资源、有实力、有眼界,有网络、科技,也有禅修、国学……我们自以为跟老一代家长完全不是同一个物种。

  但是,常常,会有某个瞬间,或是儿时的某个景象一闪而过,或是对孩子的一声怒吼,让我们猛然明白——我们,跟他们,并无本质不同!

  我们在儿时,也是一样摸着妈妈的肉肉才睡得香;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对长大的孩子有越来越多的唠叨和强硬……我们,跟所有的人、跟过去祖祖辈辈所有时代的人一样,都是在幼小时同样地爱着父母,有孩子后同样地爱着孩子。

 

  我们,只是这一代一代不断流淌的生命之流中的小小的一环!看到这个生命之流,认同它、认同自己的位置,这时,我们不再反叛什么、藐视什么,有的,只是平静和微笑。我们不再高高在上特立独行,我们安于自己的位置,安于做自己——我们终于走出了青春期!这时,我们才有了对父母真正的接纳与敬意!

  当你想着这个生命之流,想着过去祖辈所做过的所有的一切时,你会变得温柔起来,因为,你接收到了一股力量!

  这时,听着孩子的琴声,你可以抛开杂念,真的听到它的美,可以温柔地跟孩子说:“这个曲子真美,我被感动了……”

  “我们修行,我们是在带着体内所有的祖先一起在修行。无论我们是在正念步行或呼吸,我们都有机会为无数代的祖先带来幸福和喜悦”。

  “我们每一步带来的安详、喜悦和自在,渗入我们的每一位祖先和后代之中。”

—— 一行禅师

来源:其他2016-03-16 16:42:43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