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家专栏 > 周海琴 > 正文

影响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1回顶部

  在儿童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的生理功能、训练的方法和工具,还有一类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

影响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非智力因素是以人们的情绪、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力、个性为主的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随着儿童大脑不断发展,生理发展的不断成熟,是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的最佳时期。对这些非智力因素进行调节,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哪些环境对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呢?所谓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生活环境,例如政治环境、城市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婴幼儿的发育成长特别重要。

  首先,家庭环境是学习动机、意愿、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摇篮,而父母则是推动摇篮的手,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不良对儿童的学习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没有良好互动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关爱,情感表达少,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不当,如长期的分离或与大人的互动机会过少,可能造成学习问题。第二,家长对孩子溺爱,这种无条件的爱会剥夺孩子进行各种锻炼、实践的机会。最常见就是父母对子女保护过度,包办代替一切,实质是早期教育被剥夺,必然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第三,家庭环境限制。限制儿童自由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剥夺了儿童应有的感官探索和动作发展,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的刺激,或钻、爬、跑、跳受到限制,必然引起儿童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的不足。

  其次是社区影响,是孩子成功迈向学校和社会成功的第一步。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儿童在社区中实现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认知、初步的社会活动、社会交往、友伴群体、游戏角色、性别角色基本上都在社区或邻里交往中获得,儿童只有参加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范、尊重和热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加强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然后是学校的影响,学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校对儿童的学习影响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一多半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学校里获得,学校同时也是学生连接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纽带。

  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婴幼儿期,大众传媒对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众媒体是家校共同生活的一种环境,它可以为群体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参照标的”和社会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呈现多元化特点,如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等,它成为广泛影响学生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真实的和虚拟的社会关系网。

2回顶部

  那么,动机、意愿、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又是如何受到家长错误信念的影响呢?

  首先,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感觉、信念才使我们产生各种困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依据ABC理论,分析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不合理信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的孩子必须成功”、“孩子必须付出我”“孩子一定要听话”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这一做法尤其容易发生在家长对待孩子的不当行为上,因为孩子做错某件事,就被否定了整个人。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遭受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而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极的后果设想: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在教养孩子上,父母往往也会发这种错误,把“可能”当做“必定发生”。例如,曾经遇到一个会员朋友,她非常困惑,说她4岁的孩子晚上刷牙,每天在刷牙的问题上,她和孩子都要产生冲突,很多情况下,孩子都是哭着上床。我问她担心什么,她说不是不刷牙会长蛀虫,牙齿会坏掉吗?我问她是真的吗?是必定发生的吗?她被问住了。我告诉她,你担心发生的,并不是必定发生的,当摒弃了因此产生的焦虑情绪后,致力于找方法就变得容易多了。在她试了我们给到的刷牙比赛、玩刷牙情景游戏、看诸如《谁是蛀虫的朋友》等绘本,约定不刷牙的频率等,她给我了反馈了好消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一定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否则,孩子形成的就是被动、消极、对抗的信念,从而在学习能力上可能输人一筹。

来源:其他2016-02-23 18:09:09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