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2 14:46 huoxiaowei A+
双休日调理春节“后遗症”
春节期间,丰盛的美酒佳肴让人大饱口福,亲朋好友相聚更是助长了吃兴。但随之而来的“节日饮食后遗症”也屡见不鲜,上火、口臭、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让人倍感不适。食用油腻食物过多,不节制饮食,加重了肠胃负担,会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因此节后的保肠养胃工作,应当从饮食调理做起。
双休日调理春节“后遗症”
均衡膳食肠胃“减负”
春节期间,面对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人们常常会吃得比平常多的食物,肠胃在经历超负荷运转之后也要有一个休息的过程。这就要求节后保持均衡饮食,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素食及蔬菜类等,多食用些如玉米面粥、小米粥等易消化的粗粮。由于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有利于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减少一些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溢出溶于汤中,更具营养价值。若要吃肉,可以吃些瘦肉丁;吃蔬菜可以加工得细致一些,软、细、烂的菜品可以让肠胃负担减轻;饭后半个小时饮茶,也可以帮助清除一部分多余的脂肪。
均衡膳食的意义在于让春节期间“过剩”的营养“软着陆”,有规律地“定时、定点、定量”用餐,逐步恢复到节前的进餐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此外要强调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感,具体来说每天要摄入的食物有以下“口诀”:
六个“一”一定量的主食(成年男性5两以上,成年女性4两以上)、一袋牛奶(250毫升)、一个鸡蛋、一斤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一两豆类制品、一个水果(约300—400克,在两餐之间食用)。
两个“三”三两瘦肉和三勺油脂。这些食物的摄入是必需的,但应避免油炸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等。
“清肠”有度过犹不及
节日期间,胃肠道连续承受大量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消化、吸收、代谢的重任,往往不堪重负。为了“清肠”,有些人提倡每天吃素,实际上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清肠”的做法对胃肠道同样不利,不仅难以达到“休整”的目的,甚至还会“雪上加霜”。为此,我们应该纠正节后饮食的三大误区:
误区1:粗粮过量
如果春节期间因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导致胃肠不适,那么,节后大量进食燕麦、玉米、芹菜和韭菜等,则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因为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并且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一方面会延缓胃排空,造成腹胀、早饱、嗳气、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使节日期间一直“过度劳累”的肠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误区2:一味吃素
“以素为主”的膳食会造成新一轮营养失衡,特别是动物食品里富含的B族维生素、部分微量元素、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等摄入不足。
误区3:随意断食
时下一些年轻人喜欢用断食来“快速清肠”,医生却不建议这么做。若因为吊针输液,在医生指导下禁食一两顿是可以的,但平时自行以断食的方法来清肠,容易造成脱水和低血糖,打乱体内平衡。特别对于体质弱者,不建议用此极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