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晓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给孩子辩护的权利 了解他的真实动机

  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以及为什么。

给孩子辩护的权利 了解他的真实动机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一次,北京一所小学安排课间餐喝豆浆。孩子们很爱喝豆浆,豆浆一来孩子就兴奋。孩子们争先恐后:“噢,喝豆浆喽!”

  但是老师发现,有一个女孩子从来不去抢,而是先坐在桌子上继续看书。老师问她:“你为什么不争着喝豆浆呢?”这个女孩子诚实地回答:“老师,豆浆上面的稀,底下的稠,底下的好喝。所以不用去抢,后面的更好喝。”

  这个事对我很有启发,即你亲眼看到的现象未必是真实的。因为孩子的行为有一个特点,他可能出于一种很高尚的目的,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好心办坏事。孩子也可能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动机却不高尚!所以说,对孩子的行为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育中还有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比方说,父母离婚问题。中国大概从1994年开始每年有100万对夫妻离婚,其中67 %离婚夫妻有孩子。2009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但有196万多对夫妇离婚。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父母离婚最受伤害的是孩子。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真正对孩子伤害的,不一定是离婚的事实,而是父母在离婚过程当中的战争,无论冷战热战,彼此之间的敌视、仇视对孩子伤害最大。

  我讲课的时候经常有父母问,孙老师,离异家庭的教育要注意什么。我说,单亲家庭也是正常家庭。但是,有的时候,一旦父母离婚,很容易造成教育问题。比方说,妈妈抚养儿子或者闺女,就觉得孩子可怜,然后就百般地溺爱。其实,这样一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有的父母离婚后在孩子面前说前任的妻子或者丈夫的坏话。如对孩子说:“你可记住,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天下的女人都是狐狸精。”其实,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异性交往,甚至会影响他的婚姻观。

  那么,父母离婚了怎么办呢?实际上,我建议父母们要正常地生活,让孩子独立,相互尊重,坚强而自信地生活。当然,要注意一点,不要让孩子在一种单性别环境中生活,否则就有可能使孩子的成长失去平衡。

  比方说,离婚后母亲带着男孩子生活,但父亲对孩子还是负有义务的,有责任的。虽然不抚养孩子,也需要探望孩子。另外,可以让孩子跟男性的亲戚来往接触,多接触男性老师或者教练。只有保持两性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健康和谐。

  我特别要为那些所谓调皮捣的、表现不太出色的孩子辩护。对这样的孩子特别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冤枉他。生活中这样的事特别多。我认识一个贵州的小女孩陈弋弋,她获得了世界儿童征文大奖,她的文章让我很感动。

  陈弋弋是一名中队长,家里条件很好。一个农村来的小男孩和她同桌。男孩表现一般,穿得也不太整洁。结果,那个小男孩就成为了班里被捉弄的对象。同学们让这个男孩把班级获得的奖状挂到墙上。这个农村的孩子,把椅子叠好爬上去,刚把奖状挂好,其他同学就摇晃椅子,他“咣当”跌下来,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天,上音乐课。陈弋弋发现自己忘带了音乐书,特别紧张,因为音乐老师会把不带课本的学生轰出教室。作为中队长,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老师轰出教室,这不是很丢人吗?

  于是,陈弋弋对男孩说:“把你的课本借给我用用。”想拿人家的课本蒙混过关。憨厚的男孩也害怕被轰出教室,就把课本放在两人的中间。老师发现后说:“你们俩谁没带课本,站起来!”女孩吓得不敢站起来,悄悄用手碰了碰那个男孩,意思是反正你也不是好孩子,你站起来吧!结果,男孩站了起来。老师说:“你上学不带课本,你来干嘛啊!”男孩的眼泪“叭”就掉下来了。

  后来,男孩回家干活,上房顶晒辣椒的时候,从房顶上掉下来摔死了。那年春天,陈弋弋采了一束野花来到男孩子坟前忏悔。

  陈弋弋将这段经历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春日,我来到你的坟前》。在文章里,她对已不在人世的男孩忏悔: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是我、是我们剥夺了你的尊严。这篇文章寄到印度参加世界儿童征文大赛,获得了尼赫鲁金奖。

  如今,陈弋弋已经大学毕业,锻炼成为媒体的高手。我们见面喝,谈及那个男孩,依然是感慨万千。

  父母或老师在孩子的眼里如高大的巨人,地位是神圣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当你要处罚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辩护的权利,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当然,我并不赞成只是一味表扬、赏识孩子,正如我一贯的主张: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实施合理惩罚,惩罚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

  本文来源于《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作者其他文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