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父母离婚不告诉孩子伤害会更大

作者: 刀刀 出处:pcbaby 2013-05-25 23:48
1回顶部

  很多婚姻不幸的人在离婚的路上都会遇到一个拦路虎:我已经有小孩了,但是实在无法忍受另一半,我该离婚吗?围绕小孩与离婚产生的问题,确实很麻烦。于是,在我国离婚率出现了7年持续递增的背景之下,一种奇怪而无奈的家庭组合模式——“隐离家庭”诞生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 隐离家庭渐增

  王女士今年34岁,家住哈市道里区河松街,2009年8月,她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王女士和儿子小宇生活在一起。“小宇今年10岁,在道里区一所小学上5 年级。因为马上面临小升初,怕影响他的学习,我们决定把离婚的事先瞒着他,等他上了初中,或者再大一点时再告诉他。”王女士说,离婚后,小宇的爸爸去了外地。临走时,怕儿子察觉,特意留下了许多衣服和生活用品。

  “小宇的爸爸在一家公司做销售,起初一直骗小宇说他爸去外地出差了。两个月过去了,小宇开始想爸爸,几乎每天都要和他爸通电话说上两句。”王女士说,去年年前,小宇的爸爸回来了一趟,给小宇买了很多礼物,然后对小宇说,他还得去外地出差。小宇问,爸爸你怎么总出差啊?当时,小宇的爸爸不知说什么好。

  “我和小宇的爸爸离婚前,从不当着儿子的面吵嘴,但小宇从小就特别心细,总能发现我们闹别扭了。”王女士说,“离婚后,我和小宇的爸爸几乎不通电话。他爸爸又突然总是出差,这些小宇虽然不说,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过年时,小宇和妈妈回了姥姥家,王女士说,那几天老人和亲属都为她离婚的事而伤心,但在小宇面前大家还都要装着很开心,“从那时起,小宇便经常问我,是不是和爸爸吵架了,我都说没有。”

  发觉父母离婚 男孩患上轻度抑郁症

  纸终究包不住火。今年5月,王女士和几位朋友带着孩子去科技宫玩,期间朋友聊天时无意说漏了嘴,“当时我以为儿子没听见朋友问我离婚了以后打算怎么办,回家吃晚饭时,小宇突然趴在饭桌上大声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爸爸不要我们了,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王女士说,每当回想起当时的那一幕,就会禁不住掉眼泪。

  随后的几天,王女士一直在安慰小宇,小宇的爸爸也特地回来陪了他3天。临走的那天晚上,小宇又哭了一夜。“从发现我们离婚后,小宇变化很大,每天都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不玩轮滑,不踢足球,也不叫同学到家里来玩了。常常一个人发呆,我再也没看到过儿子天真烂漫的笑脸。”王女士说,为了让小宇开心,她给小宇做了他最喜欢吃的菜,买了很多零食和玩具,但小宇都是一脸木然,并且经常莫名的哭泣或发怒顶撞别人。“前不久,开家长会时老师告诉我,小宇上课心不在焉,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同学发火,成绩更是头一次跌出了班级前10名。”

  10月25日,在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科医生检查后确诊,小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属于轻度抑郁症早期症状,通过有效治疗,小宇应该可以痊愈。

  在隐离家庭里,夫妻的婚姻关系已经结束,却选择在孩子面前隐瞒离婚的事实。“最主要是不知怎样跟孩子交代,怕他无法理解,又担心影响他的性格和学习。”

  隐离——欺瞒将带给孩子更大的伤害

  “隐离”现象其实一直存在,这是中国式离婚的独特风景,离婚不离家、孩子面前装恩爱、谎称出差将孩子送到父母家等,都是成人惯用的伎俩。他们出发点是好的,想给孩子一个良好成长环境,也有些离异夫妻想通过孩子破镜重圆。

  然而,孩子不是傻瓜,父母的点滴情绪变化他们都能感受得到,一旦揭穿其“骗局”,会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产生愤怒情绪,甚至从此将自己封闭起来,出现边缘型人格。可见,男女“隐离”是一件冒险的事情,需要谨慎而行。

  相爱是一门艺术,分手也要讲技巧。男女倘若真的为了孩子着想,理应心平气和地分手,有话好好说,等两人情绪平静后,将离婚事实告诉给孩子,承诺离婚后会像过去那样爱孩子,并在日常生活有所体现,用行为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减少伤害。离婚之后,双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带孩子出去玩等等,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与心灵诉求,以巩固亲子关系。这要比瞒骗真相好得多,现在孩子大都早熟,蒙在鼓里会胡思乱想,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而走向自暴自弃的道路,这是最可怕的。

  离婚后双方如何交往是对男女情商的考量,对孩子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得好,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有利于培养其社交能力。当然,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稳定而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男女决定离婚时要先顾及孩子的直接感受。倘若实在过不到一起,也要让孩子知道离婚现实与父母的态度,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大人的责任与义务。归根结底,男女不要让“隐离”闪了孩子的心灵,以爱的名义欺骗孩子的行为是很不恰当、很冒险的。

2回顶部

  离婚父母注意哪些问题孩子伤得最少

  有研究发现,在有孩子的离异家庭中,大多数孩子都会以为父母离婚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孩子的年龄越小,他(她)对父母关系的理解能力越差,也就越容易把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最终的分手,看成是自己的过错。这种印象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这种感觉有时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给孩子成年以后的婚姻关系投上阴影。

  所以在整个离婚的过程中,父母亲都要注意千万不能责怪孩子,不要把自己婚姻失败的责任推到尚未懂事的孩子身上去。而更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明白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感情问题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都不是孩子的错。

  美国一个离婚家庭儿童咨询中心的专家,通过对1万名5岁到17岁孩子的调查发现,父母离异这件事给孩子造成的最大恐惧,是失去父母双方、或一方对自己的关爱。在离婚的过程中,由于婚姻失败而造成的情感伤害,使许多做父母的过多地注意自己的感情需要、而忘记了孩子的需要。

  有时候孩子甚至成了爸爸、妈妈的出气筒,承受他们不应该承受的责骂和忽视。虽然大多数父母并不是有意这样做的,可是孩子看到爸爸、妈妈行为事实,就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那就是爸爸、妈妈再也不爱自己了。

  这种精神上的刺激会造成孩子的行为问题,要么他(她)会变得畏缩不前,要么可能会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而有意识地做一些险事、坏事,甚至为了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而加入帮派团伙。要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亲就必须经常放下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孩子表现出正常的关爱,并不断明白地告诉孩子,无论这个家庭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像过去一样爱他(她)。

  我们知道婚姻的成功是夫妻双方努力的结果,婚姻的失败当然也需要夫妻双方自己来承担后果。这一点不但在离婚的过程中,而且在离婚以后,也应该如此。离婚后虽说不再是夫妻,但为了孩子的教养问题,父母之间仍然要有一些沟通和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直接的交流是最有效、也是最有益的,父母亲都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夹在两个人之间做传话筒、或者中转站。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也能够避免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婚都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好、性格不和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见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不管双方的分歧怎样,离异父母都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更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而与对方疏远。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他(她)常常认为自己的一半属于妈妈、另一半属于爸爸。这种感觉本身就已经很让孩子感到困扰了,假如妈妈还要不断地否定孩子的爸爸,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实际上也是在否定他(她)自己。这不但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还可能会使孩子渐渐与妈妈也疏远了。

  其实呢,离婚这个事实本身并不一定会伤害孩子,它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做父母的在离婚的过程中和离婚后是怎样做的。有了父母不变的关爱,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够健康地成长。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