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 > 正文

老师公布捐款数额孩子觉得丢脸,让孩子力所能及地献爱心

2012-02-24 08:58 zhengxinxin A+

  老师公布学生捐款数额 孩子捐5元称自己没面子

  王女士的儿子小宝是长沙市清水塘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昨日上午,小宝所在的学校进行了爱心捐款,他也捐了5元钱。

  令王女士感到担忧的是,儿子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公布了每名学生的捐款数额。王女士说,儿子告诉她,老师把每个人捐了多少钱都念给他们听,别的同学有捐一两百的,他却只捐了几块钱,“孩子说是自己没面子”。

  王女士说,老师还要求暂时没有捐的14名学生快点捐款,王女士摇摇头,献爱心本来是一件好事,老师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让爱心捐款变了质,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王女士抱怨,作为家长,他们甚至连捐款的缘由都不清楚。班主任老师在家长的QQ群里发了一个视频,里面的内容是关于爱心基金的,至于到底是为何捐款,也没有说明。王女士觉得捐款有点不明不白,“一个学期要捐款好几次。”

  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拨通了该班班主任蔡老师的电话。对于上午捐款的事,蔡老师称,自己确实在班级上公开宣读学生的捐款数额,“方式上可能有不妥当,会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

  蔡老师告诉记者,学生捐款肯定是自愿的,捐多少完全是学生和家长的个人意愿。之所以公开捐款数额,目的是为了对捐得多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平时班上有几个学生捐款特别踊跃,我们会适当地给予表扬,绝对不会批评捐少和没捐的学生。”蔡老师说,爱心捐款的数额在学校范围内没有任何评比,跟老师的工资奖金也完全没有关系。

  昨日下午,在长沙市清水塘第二小学门口,围满了接孩子的家长。记者随机询问了其中几位家长,家长曹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上三年级,上午学校举行了捐款,孩子捐了50元。“去年也捐了,说是捐给希望工程。”曹女士对此比较认可。

  在该学校办公室,德育主任屈卫称,学校上午举行了“携手爱心基金”的活动,学生捐款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存在强制要求,“可能是家长理解有误。”学校与家长90%是通过网络联系,接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家里的老人,对此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

  对于老师当众宣读学生捐款的问题,屈卫回应称,有部分学生每次捐款都很积极,可能是为了表扬一下,不存在歧视其他学生的想法。

  不管是不是沟通存在问题,本身老师的这种做法就不恰当。献爱心遵循自愿,做比较的方式让爱心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要知道,捐款或许有多有少,但是奉献爱心却没有厚薄。

  别让爱心捐款变了味

  鼓励孩子捐款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让他们更懂得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了解社会现实,学会关心别人,是普及爱的教育的宝贵契机。但针对孩子的募捐应考虑得更周密,避免引起负面效应,要让孩子力所能及地献爱心。

  组织募捐,在成人社会里既有社会意义,又有经济意义;而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孩子中间,捐款更多是为了教育上的意义。把捐款和回报甚至人格联系起来,这样不但没有教育意义,反而坏处多多,让孩子的虚荣心作起怪来,严重的还会引发自卑情绪。

  捐款确实是一个培养孩子们爱心的难得契机,但是,我们并不赞同张贴光荣榜或是公布捐款数额这样的培养方式,因为孩子的爱心不分贵贱,捐款数额的多少不能代表孩子爱心的宽度。因为爱心是发自内心的,是不求回报的,当对爱心付出充满求回报心理时,这样的爱心最终只会害了孩子。孩子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公开金额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和别人有所比较,误认为“捐得越多越光荣”,甚至发生因嫌父母捐得少了而丢面子的情况。

  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首先就要让他们摆正一个心态,奉献爱心不能附加功利色彩的条件,不要让孩子的爱心变了味。

  何为正确的爱心教育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品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作为天性的爱心仍然需要通过外界环境的激发才能得以维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特质。因此,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幼儿的爱心显得非常重要。

  一、悄悄教育

  每个幼儿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导致,而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如果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偶发的行为也会形成稳固的习惯,到孩子长大以后再纠正就难了。因此,当幼儿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抱走、转移注意力、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中断幼儿的不适宜行为。然后贴在孩子的耳边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内容是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要说悄悄话呢?因为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妈妈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二、强化友好行为

  “人之初,性本善。”妈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孩子小礼物等方式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下次会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宝宝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鼓励孩子的友好行为,让孩子的这种友善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三、拓展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心的。因为在家里,宝宝属于“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父母必须得把孩子带出去,让孩子在社区里活动,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能否识别他人的好意、回应别人的好意,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怎样。这些都能反映宝宝“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爱心。

  四、让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

  婴幼儿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途径。让孩子学会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做父母的也要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好朋友,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一种美德。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植物园、郊外走走,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美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培养爱心。

生完孩子的头两年,看完请别哭…

万名三甲医生 用心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胎儿每周发育过程图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相关文章频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