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幼儿 > 正文

练出宝宝“伶牙俐齿”的五妙招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0-10-13 17:46
1回顶部

1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从20世纪中期以来,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研究证实,语言能力的好坏仅25%可归因于先天的遗传因素。语言能力是通过后天视觉与听觉信息输入、在生活情境中得到响应、父母直觉式辅助等,一步步累积的成果。专家建议可使用以下5种方法训练宝宝,让宝宝伶牙俐齿。

  有助宝宝语言发展的五大方法

  一、有呼必应法

  婴儿大脑透过“有呼叫就有响应”的形式,学会靠自己发声能得到父母的注意,发声很重要并非无意义。进而,婴儿把东西与字词联系起来,所以在他想要东西时,必须听到那个字词。

  控制声道需要用到80种肌肉,婴儿出生时便能发出“半共鸣”元音,5个月大时已能相当控制声道肌肉,打开喉咙发出“全共鸣”元音。但子音接元音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婴儿的舌、齿、上颚间协调动作速度不够快。学会控制这些肌肉,差不多要到1岁。在此过程中,亲子间的互动要像在轮流“说话”,例如:婴儿咕噜一下,爸爸回应:“你想要抱抱?”婴儿咿呀一下,爸爸笑答:“好啊,我也好想抱抱你。”

  康乃尔大学的麦可·高司坦(Michael Goldstein)博士提醒父母,“欲速则不达”,婴儿的大脑需要休息,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好好留在脑中。有时要让婴儿自己玩,咿咿呀呀地说给自己听,你不必一直疲劳轰炸宝宝。

  二、物体标示法

  父母强迫宝宝去认识东西,不见得是个好方法。而是当宝宝注视什么东西时,父母用手指着该物,告诉他那个东西的名称,这种方法叫做“物体标示”,研究显示两者有81%的正相关。只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宝宝的大脑就能事半功倍地将语音与物体联系起来,6个月后宝宝的词汇量就能快速增加。

2回顶部

3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三、“动动”法

  宝宝15个月大以前,在给他介绍东西时,要拿着该物在他眼前摇一摇、转一转,让他摸一摸、嗅一嗅,如此有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由多感官体验而认识物体,并伴随着彷佛念儿歌的婴儿语(baby talk),再由不同的家人各讲一次,这样可以加强孩子的记忆。

  四、语法框架法

  两岁宝宝每天大约听到七千句话,句中大部分的语调音素都已熟悉,只有小部分是全新的。就词语来说,宝宝最先了解动词的意思,其次是名词。父母可运用重复语句,变换名词,来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

  五、词组变换法

  一连串句子、情境与意义不变,只是句法改变,叫做“词组变换”。例如:可以先说“瑞儿,这本书拿去给爸爸”或用手指指爸爸,再说“把这本书拿给爸爸。”,最后还可以说“谢谢瑞儿,把书拿给爸爸了。”康乃尔大学的海蒂?瓦特福(Heidi Waterfall)教授指称,词组变换法对孩子学习句法及词汇,都大有帮助。改变动词、名词、连接词在句中的位置愈大,学习效果愈好。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32年400万试管婴儿在争议中诞生!

为了下一代,到美国生孩子去!

红眼病对视不会传染,得病后别看电视

宝宝“秋冻”防病有技巧

专家教你如何看“指纹”辨识小儿疾病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