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给全托宝宝更科学的关爱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0-27 09:10
1回顶部

s

图片来源于CFP

一、孩子入全托是好是坏?内向的孩子不宜全托。  

大孩子入全托增强主动性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阶段任务完成得好,就能帮助儿童(儿童食品)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反之,就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4—6岁的阶段任务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比较适合入全托幼儿(幼儿食品)园,因为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孩子进了全托幼儿园,接受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办的吃饭、穿衣等,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学会并尝试去做,因此比同龄人更早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和同龄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发生争执自己和了解,这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融入社会。

  过小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孩子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保健食品)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孩子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2回顶部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有些家长以为把他们送全托,多和小朋友交往,会让他们变得开朗、大胆起来。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二、补偿孩子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孩子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

  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孩子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法设法地满足孩子,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4岁的晴晴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对她有求必应。晴晴妈担心过于娇惯会造成晴晴任性、依赖的性格,便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把晴晴送了全托。终于到了周五把晴晴接回了家,爷爷奶奶一见到孩子,又是亲又是疼,把所有的零食玩具一股脑儿都堆在晴晴面前,还不时在孩子面前埋怨晴晴妈,说她不该让孩子上全托,家里有人照顾,为啥还要让孩子去受那份罪?面对老人的指责,晴晴妈百口莫辩。两天过去了,到了周一早上,晴晴又哭又闹,怎么都不肯去幼儿园了。

  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合理安排孩子的周末,既给孩子情感上的补偿,又不能宠坏孩子。

  全托孩子的周末安排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全托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执行的是幼儿园统一的作息、饮食和卫生制度,因此一般都会听从老师的安排。而一回到家,少了老师的管束,他们可以毫无顾忌,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日常生活的规律完全被打乱,再次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又得重新适应了。

3回顶部

  对此,家长需要适度给予零食玩具,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应从孩子的营养、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孩子回到家,可能会沉迷于动画片、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之中,父母应给孩子规定一定的时间并严格履行。

  2、分配任务,奖惩分明

  孩子到了三四岁,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相应的任务,例如,在孩子回家的2天中,让他摆放碗筷、端水果、收拾垃圾、整理玩具、图书和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让孩子回到家就成了“小皇帝”,而要让他懂得,家中每个人包括他都是平等的。如果做得好,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奖励,并且家长要确实做到奖惩分明,让孩子乐意接受并完成任务。

  3、户外游玩,拓展视野

  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被限制在小小的幼儿园里,他们的视野相对于日托的孩子来说,显得比较狭小,而儿童时期正是增长见识、开拓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孩子度过了5天全封闭式的集体生活之后,更加需要到户外游玩,在家长的安全陪护下多与外界接触。

  家长可以趁这两天带孩子外出就餐、购物、游玩,也可以利用小长假带孩子做短途旅游,接触外界和大自然,在拓展孩子视野的同时,还能促进其智力发展。即使只是到小区、公园里逛一圈,到超市里购物,也不妨带上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需要购买的物品,自己付账、拎购物袋。孩子的见识和能力将在生活点滴中慢慢积累起来。

  4、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你是热爱运动的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一起去运动,例如,每周末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一起去游泳、踢球、溜冰等。全托的孩子,在运动量上可能比较欠缺,这样的亲子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锻炼他的意志力,还能在无形之中消融了5天不见的陌生感。

4回顶部

  5、亲子游戏,消除隔阂感

  5天没见到爸爸妈妈,到了周五回家的日子,孩子看到父母的第一眼,或许会感到有些陌生。因此,不管多忙,家长应把周末的时间全部交给孩子,陪孩子看看图画书、讲讲故事、做些小手工等。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亲子游戏,一定很快能消除孩子对父母的陌生感与隔阂感。要提醒的是,家长陪孩子玩游戏时,不要选择变相学习的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反感,5天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已经很充分了。家长不要在周末还有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的想法。

  6、走亲访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在园内所面对的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只接触老师与小朋友),回到家中要面对家人、邻居、亲戚和陌生人。因此,家长可趁周末,带孩子寻亲访友,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和聚会,给孩子机会与更多的同龄人和成人结识,教孩子大方得体地展示自己,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教孩子遇见陌生人时,学会辨别好坏、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7、充分沟通,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怀

  每周末留出一小块固定的时间,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或者一起躺在床上,说一些悄悄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小抱怨、分享他的趣事、给他一点小建议,做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这对补充平时缺失的亲子营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长在谈心时,不妨趁机和孩子谈谈,为什么要让他上全托(不要总以工作忙、家里离得太远为借口),爸爸妈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需要和孩子分开几天。每周和孩子做个约定,即使和父母暂时分开,但孩子的内心还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爸爸妈妈最重要的是,说话要算数,绝不失信。这样,孩子对你才能有信任感,才会有良性的感情循环。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