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行为习惯 > 正文

巧用暂时隔离法,实施温和惩罚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1-03-14 09:27
1回顶部

  平时,孩子出现调皮捣蛋等不良行为时,许多家长采用“关禁闭”的方法,将孩子单独关在一个房间一个小时,甚至是几个小时。不良行为暂时是停止了,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孩子可能会出现怨恨、逆反的心理,对家长的管教感到厌烦。“关禁闭”未尝不可,只是需要讲求一些方法和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林恩·克拉克提出过“暂时隔离法”,类似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关禁闭”。平时,应先让孩子明白暂时隔离法的过程是怎样的,家长采用这种惩罚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之后,10秒之内让他停止活动,以不超过10个字的言语将他送到家中一个没有人的单调房间进行隔离,将定时器放置在孩子能够听到却看不到的地方,当定时器响了之后,孩子则可以离开隔离的地方,家长询问孩子被隔离的原因。

本图片来源于CFP
图片来源于CFP

  在哪里暂时隔离最合适?

  对待2-4岁的孩子,家长可将大直背椅置于视线之内的房间里,隔离期间方便家长留意孩子的安全。对待5岁以上的孩子,隔离地点应选择在孩子自己房间以外的其他单独房间,安全,光线必须充足,不能使孩子产生恐惧的情绪。

  暂时隔离的时间需多长?

  1、隔离的开始时间须及时。孩子发生不良行为之后的10秒内,必须让孩子停止当前的活动,开始实施暂时隔离。

  2、遵循“一岁一分钟”的原则,2岁的孩子隔离2分钟,6岁的孩子则隔离6分钟。切忌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决定隔离时间的长短。

  什么情况下采用暂时隔离?

  当孩子出现打人、虐待动物、大嚷大叫、有意损坏物品、嘲弄他人等不良行为时,可以实施暂时隔离。但孩子闹小别扭,羞怯,撒娇时,不宜采用暂时隔离法。

  暂时隔离后该如何沟通?

  隔离结束之后,家长应及时询问孩子被隔离的原因,孩子说出原因后即可离开。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态度应平和,这样,既能使孩子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也不会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回顶部

本图片来源于CFP
图片来源于CFP

  使用暂时隔离应避免的错误:

  1、将孩子送入隔离房间之前和之后,一直与孩子争论。

  2、用舒服的椅子(如摇椅、沙发)作为2-4岁幼儿的隔离椅。

  3、用有趣的房间作为4岁以上孩子的隔离房间。

  4、只是跟孩子提起过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却从不实施。

  5.家长自己计时,不停地看钟表。

  6、隔离时间随意定。

  7、隔离结束后继续训斥孩子,或逼迫孩子道歉

  父母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暂时隔离法,可以温和而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孩子健康向上地成长。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