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行为习惯 > 正文

如何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2-21 09:14
1回顶部

  Q:对于专业术语“秩序敏感期”,我不是很明确具体怎么一回事?

  A:晴晴妈,谢谢你的信任,关于秩序敏感期,小巫在他的著作《给孩子自由》中曾经讲过一点,孙瑞雪在她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中也有提到,但我看到的更直观的讲解是老公从网上下载的《解读孩子的敏感期》,里面讲的很清楚。你可以让老公从网上下载一下。当然也可以到书店去翻一翻小巫或孙瑞雪的书。

  一般认为这个敏感期是2-4岁出现的,其秩序感“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喜欢按照一种“机械”甚至刻板的规则去规范周围的环境,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我认为,由于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其秩序敏感期的出现可能会提早。

  举个秩序敏感期的例子:毛毛妈每天送毛毛去托儿所的时候,都会先在楼下买个包子,带他走到托儿所门口的时候,再跟门口的阿姨打个招呼,然后再进教室。然而有一天,由于起床太晚,妈妈急匆匆送毛毛去托儿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买包子,也没有来得及跟门口的阿姨打招呼。结果毛毛到了教室门口不要进去,“莫名其妙”地哭,这就是因为他的生活秩序被破坏了。后来妈妈只好重新把他带回家,重新出门,从楼下买了包子,再跟门口的阿姨打了招呼,他才乖乖地进教室上课了。

  再比如,每天晚上亲子活动时间,通常是爸爸坐在左边,妈妈坐在右边陪宝宝玩,忽然有一天,爸爸坐在右边,妈妈坐在左边了,妈妈就会莫名其妙地闹,此时如果爸爸妈妈再换一个位置,宝宝就不闹了。

2回顶部

  再比如,家里的红鞋是妈妈的,蓝鞋是爸爸的,宝宝会区分的特别严格,如果爸爸不小心穿错了,她也会吵。

  善于发现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尊重他的秩序感,今后他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条理的人。

文章来源:桐桐妈

        桐妈,教育学博士,曾经主修幼儿教育,推崇母乳喂养,笃信中医,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诞生之后,在把她当“课题”来“研究”的同时,刻苦涉猎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护理知识,学习、工作、育儿之间隙坚持撰文分享自己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护理知识,多次受邀为著名婴幼教育杂志供稿。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5-6岁孩子,七成是扁平足
5-6岁孩子,七成是扁平足

1-3岁护理

2011-10-18
1
看看国外的育子经

行为习惯

2010-05-30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