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教子百招:53、孩子攻击性强怎么办?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11-10-24 13:53
1孩子攻击性强回顶部

  妈妈讲述:孩子的攻击性强

  儿子快三岁了,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社交能力,所以经常带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多接触接触外界的环境。但是,我发现儿子的攻击性特别强,经常抢小朋友的玩具,还发生咬人、打人的现象。我不得不牢牢地盯着他,生怕他把别人弄伤。

  那天,我带他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和他一样大。刚开始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还很开心,不知怎么回事,儿子把朋友的孩子用力推倒在地上,还抢了他的玩具,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玩了。我当时很尴尬,赶紧跟着赔礼道歉。孩子这样我该怎么教育?

  孩子讲述:攻击性强有原因

  由于家庭因素,遗传因素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会显得暴力倾向比较强,孩子攻击性行为比较多。这样具有攻击性的孩子是很难管教,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我”我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孩子就容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2、“我”受遗传因素影响。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3、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影视剧等传媒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产生孩 子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方说孩子看暴力片、武打片,或者玩一些暴力游戏,这样都会让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大大加强。

  4、“我”的挫折感。

  所谓挫折感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达到目的所产生的一种失败感。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往往就通过侵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5、“我”犯错后不正确的强化作用。

  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如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某些要求的话,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的。有的父母对与邻居孩子发生的纠纷中占上风的孩子得意地夸奖,这也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骂出一句脏话,受到人们的注意,引起伙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训斥,都会增强其自我表现欲。

  6、父母对“我”的不合理保护。

  当孩子与伙伴经常发生争斗或者合不来时,大人们经常会出于各种考虑不再让孩子出去玩了。不与同伴进行任何交往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如果将孩子与同伴隔离开来,孩子就不能发展起各种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在与同伴交往游戏时,孩子往往还要进行各种思考和推理,还能感觉到非常快乐,获得一种归属感。

2爸妈可以这样做回顶部

  爸妈可以这样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可能就是学习如何在攻击性过强和攻击性太弱之间取得平衡。攻击性的内驱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些内驱力通常在不同的年龄,通过不同的行为表达出来。作为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去控制、调整、疏导和管理,但绝不是压制儿童的攻击性。

  1、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爸妈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良好家庭气氛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大大地减少。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足够玩的时间。不打骂孩子,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这些细节都有助爸妈调教家里的“小攻击手”。

  3、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

  冷处理就是暂时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不理睬。当孩子在外面与人打架后,家长应对其表示冷漠,并让其在房间里思过,自己反省,而不要对他呵斥、打骂。如能与鼓励亲善行为方法相配合,效果则会更好。

  4、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愤恨。有这种行为的儿童可能对自我不满,或者在爱的关系上受到挫折。家长要从各种方面关心他,爱护他,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攻击行为错的原因。

  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打骂他人等,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责备、惩罚来处理,要和孩子及时沟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孩子的感受、愿望和担忧,尽量不打断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感受到被尊重。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父母再说明攻击行为不对的原因,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6、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惩。

  父母还可以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进行奖励,对严重的攻击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具体原因。一般情况下口头表扬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给予儿童所喜欢的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比较严重时,必要时可以给予惩罚,比如暂时不允许孩子玩玩具,不让他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以期改变他的攻击行为。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