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生气!小妹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过来就把她的摇鼓抢走了。你最好想办法把她哄好!”
(而不是说:“你又把妹妹弄哭了。看我打不打你屁股。”)
“你说要把碗洗好,但我回家看到碗还堆在那里,我很生气!我希望你睡觉前把碗洗好,放好!”
(而不是说:“你明晚别想出去了。看你还敢不敢不守信用。”)
“一大盒洗衣粉都撒到浴室地上了,看到这么乱我太生气了。洗衣粉不是用来玩的。去拿垃圾袋、笤帚和铲子来。快一点。别把洗衣粉都弄到其他房间去了。”
(而不是说:“看你干的好事。今晚不许你看电视!”)
上述这些表达方式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我希望你能把它处理好。”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岁月里,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后悔自己做错了事时,他会对自己说,“我怎样才能补救呢?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呢?”而不是对自己说,“我干的这件事证明我是一个没用的人,只配受到惩罚。”
5我不再惩罚儿子了。但现在他做错事我批评他,他说完“对不起”第二天又照犯。我该怎么办呢?
有些孩子用“对不起”来搪塞生气的父母。他们的道歉来得快,但去得也快。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年轻人认识到:如果他们的道歉是真诚的,那么他们的负疚感应该转化成行动。对这些“惯犯”,我们可以说:
“道歉意味着改变行为。”
“道歉意味着做出改变。”
“我很高兴听到你的道歉。道歉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问问自己要如何补救。”
专家对惩罚的看法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一些文章赞美惩罚,并教我们如何进行惩罚。(如,“事先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惩罚孩子”,“惩罚要越及时越好”,“惩罚的力度要与所犯的错误相当”。)对于那些处于愤怒之中、走投无路的父母来说,这一类建议似乎很有道理。但下面摘录的许多心理学家的观点,却表明了对惩罚的不同看法。
惩罚是一种非常无效的管教方法。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惩罚教给孩子的行为与我们想要教导的行为通常是背道而驰的!许多家长使用惩罚这一方法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管教孩子的更好方法。
——《如何为人之父》的作者菲茨休·多德森博士
管教孩子有时是非常令人伤脑筋的。然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强调指出,管教意味着教育。管教从本质上来讲,是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旨在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自我控制、自我决策与基本能力。只有在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管教才能成功。另一方面,惩罚是建立在凭力量与强迫对一个人的外部控制基础上的。施以惩罚的一方很少尊重或信任被惩罚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