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四:家长关于惩罚方式的评论和提问:
家长提问
1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去碰了不该碰的东西,可以打一下他的小手吗?
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这不等于说他不会听,不会理解。小孩子每天每分钟都在学习,问题是他学的是什么。家长在这里要做出选择。她可以反复打孩子的手,从而教给孩子反复被打手是他了解不要做某事的唯一方法。她也可以把小孩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小人儿来对待,把一些对现在及终身都有用的信息教给他。她可以一边把孩子拉走或把东西挪开,一边肯定地、清楚地告诉他:
“刀子不能舔,你要舔的话可以舔勺子。”
“这个瓷狗会破,你那个玩具狗不会破。”
她可能得反复多次地重复这些话,但听重复话与反复挨打,孩子所得到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2惩罚与必然后果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吗?
在我们看来,惩罚是家长有意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孩子的一些权利与自由,或让孩子遭受痛苦,目的在于给孩子一个教训。而必然后果呢,是随孩子的行为而来的自然结局。我们研讨班上的一位父亲有一次向我们讲了他的一段经历,在我们看来这段经历很好地说明了惩罚与必然后果之间的区分。下面是他的故事:
我的儿子十多岁了。有一次他向我借我的海军蓝毛衣,去配他的新牛仔裤。我说:“可以,但要小心点儿,别弄脏了。”过后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一周后我想穿那件毛衣,结果发现它竟被压在他屋里地上的一堆脏衣服下面。毛衣后面沾满了粉笔末,前面蹭了很多意大利通心粉酱。
我非常生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发誓如果他当时在家的话,我会告诉他星期天别想和我去看球了。我要把票送人。
后来我见到他时,我的怒气已经平息了许多,但我还是骂了他一顿。他说了一通“对不起”之类的话。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向我借。我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行。”没有教训,没有长篇大论,其中的原因他自然明白。
又过了一个月,他向我借我的格子衫,去参加学校的校外活动。我对他说:“你要想再从我这儿借任何东西,必须先写下书面保证,要保证归还时完好如初。”当晚我在我的桌子上看到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爸爸:
如果你肯借给我你的衬衫,我会尽我所能让它保持干净。
我不会倚在黑板上,我不会把圆珠笔放在衣服口袋里,我吃东西时会用餐巾纸把衣服挡好。
爱你的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