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出来了吗?一方面,我们所有的谈话都变质为争吵;另一方面,我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的孩子们,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看法,而是要依赖我的观点。
一旦我认识到这一点,我立刻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怎么才能改变呢?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为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问自己:“假如我是一个孩子,我感到累了,热了,烦了,我会怎样?假如我想要我生命中那个全能的大人了解我的感受,我会怎样?”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努力去试着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该说的话自然就涌到了嘴边。当我和孩子说以下内容时,我都是真心真意的,而不是在试用某种教育方法:“噢,我知道了。虽然你刚睡醒,但你仍然觉得有点累。”“噢,我知道了。虽然我觉得冷,但你觉得热。”“噢,我知道了。你对这个节目评价不高。”毕竟,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们完全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感觉。这谈不上谁对谁错,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
这一新招管用了一阵子,我跟孩子之间的争吵次数明显下降了。直到有一天,女儿宣布说:“我讨厌姥姥。”她这是在讲我的母亲啊!我立刻脱口训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你知道你并不讨厌姥姥。我永远不想再听到从你嘴里说出这种话来!”
这场交锋使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了解:对于孩子的大部分感受我都能较好地接受,但一旦他们说的话使我感到生气或不安,我会立刻回到老样子。
后来我了解到,有我这种反应的家长还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将列举孩子们说的一些话,这些话通常都会被家长们不加考虑地予以否定。请读一读这些话并写下家长们可能使用的否定答复。
1孩子我讨厌我的生日聚会。(而你已尽了全力来使这一天快乐美好。)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2孩子我不要戴牙箍了,扎得我很疼。我不管牙医怎么说!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3孩子气死我了!就因为我迟到了两分钟,老师把我赶出了体操队。
父母(否定这种感受)
你写了哪些回答呢?你有没有写出下面这样的话呢?
“你在说些什么呀?你的生日聚会多棒啊——有冰激凌、生日蛋糕,还有气球——那好吧,以后你再也别想开生日聚会了!”
“戴牙箍能疼到哪儿去?我们在你嘴里花了那么多钱,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得给我戴!”
“你没有权利生老师的气。都是你的错,你应该准时到场。”
出于种种原因,这样的话我们大多数家长是张口就来的,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别人无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一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