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十二双向交流
宝宝会设想对方的反应,
如果对方的反应稍微出乎宝宝的意料,
则会引起宝宝的兴趣,并使他们高兴。
宝宝为什么哭?
在前面一节中,我已经介绍了父母与宝宝交流的重要性,不过,有很多人肯定会说:“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交流不可能是双向的。”他们的言外之意是:宝宝只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无法读取对方的反应。
宝宝出生的几个月间,还不会说话,人们容易认为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大人的反应,也就是说大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宝宝就接受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既读不懂大人的反应,也不会对这些反应做出选择。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宝宝出生2个月后,就会对母亲的某些反应有所期待,希望与大人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
◎如果妈妈的反应慢了30秒,结果会怎样
1985年,德国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让2个月大的婴儿和他们的母亲分处两室,然后通过录像进行交流。用摄像机分别从正面拍摄母亲和婴儿的脸,然后再用显示器显示在对方面前,便形成一种非肉眼直接交流,而是通过显示器进行的交流。
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实时传送的,即使面前的不是真正的妈妈,而是显示器中的图像,但宝宝同样会对妈妈的脸感到安心,并笑着注视着显示器中的妈妈。
但是,如果改变实时传送信号的方法,而是把妈妈的录像推迟30秒播放在宝宝面前,结果宝宝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妈妈延迟30秒的表情,不是宝宝当时所希望得到的反应,完全出乎宝宝的意料之外,他们感到被妈妈毫无理由地拒绝了,从而感到不安。
接下来,宝宝面前的显示器中出现了妈妈侧着脸和别人说话的镜头,妈妈显示出对宝宝置之不理、毫无反应的态度。结果,宝宝变得面无表情了,但没显示出难过的样子。也许是因为他们感觉妈妈对自己没有反应,而感到无聊吧。可见,宝宝是可以看懂对方的反应的。
◎宝宝会设想对方的反应,并对稍微出乎意料的反应很感兴趣
在宝宝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宝宝会在一定程度上预想妈妈的反应,这好比往墙上投球,球会反弹回来,而我们会对球的反弹路线事先做出一定的预测。宝宝在预想妈妈反应的同时,也积极地期待着妈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宝宝投出的球,被妈妈反弹回来”,那么宝宝将感到非常高兴。如果妈妈毫无理由地不做出任何反应,那么宝宝就会感到很无聊,甚至会感到难过。
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只是单方面地接受电视中的信息。与此相比,宝宝更喜欢双向交流,他们先发出信息,然后设想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的反应稍微超出他们的预料,则会使宝宝非常兴奋。
在哄宝宝玩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玩“变鬼脸”的游戏,我们先把脸蒙住,然后突然放开手,展现给宝宝不同的鬼脸。宝宝会猜测下一个鬼脸是什么,如果接下来出现一张宝宝没见过的鬼脸,宝宝就会非常高兴。
有时,疲惫的母亲为了休息一下,可以让宝宝自己看一会电视。不过,即使电视中播放的是《幼儿教育节目》,也不宜让宝宝看得太久,而且宝宝也没有兴趣看太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关键点:
宝宝把交流的“球”投向父母,然后猜测着“球”将从哪个方向弹回来。
专栏
认可的不可思议之处
宝宝刚一生下来,就可以识别妈妈的脸
刚出生的婴儿,对于人的脸是作为“脸”来认识的吗?对此,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即使刚出生不到1分钟的婴儿,也可以识别人的“脸”。首先,科学家准备两种脸的画像,第一种是在脸的轮廓里简单地画出眼睛、眉毛、鼻子、嘴等器官,构成一张正常的人脸;第二种则是在脸的轮廓里没有五官的怪物。把这两种脸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看,结果婴儿显然喜欢前者,并长时间注视前者。其次,科学家又准备了两种脸的画像,第一种还是上次实验中正常的人脸;第二种则是五官位置随意乱放的怪物脸。结果初生的婴儿还是喜欢前者。由此可见,在婴儿的意识中,只有具备五官,而且五官位置正确的脸,才是真正的脸(上述两个实验中,实验对象是刚出生9分钟的婴儿)。另外,新生儿和大人一样,居然也有“以貌取人”的一面,他们也喜欢有魅力的脸。科学家将有魅力的脸(根据大人的审美标准进行判断)与相对缺乏魅力的脸,同时给新生儿(出生后1~7天)看,结果他们看有魅力的脸的时间比较长。参加实验的新生儿平均只有两天大,而且,据说有的婴儿在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分辨出人脸的美丑,真是令人感到惊奇!对于视觉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来说,居然能从各种形状中识别出人的脸,真可谓是一个奇迹!我认为,婴儿之所以一出生便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他们要在出生后识别出保护、养育自己的母亲,而且,还要根据母亲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读取母亲的感情。
给孩子的牙齿套上“保护罩” 儿童意外的类型与处理原则 别让孩子逗引宠物,小心被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