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能洗澡吗?小小的问题却常常引发年轻妈妈和老人之间的矛盾。传统思想认为,产妇分娩时失血不可避免,分娩后又大量出汗,说明气血两虚,洗澡容易感受外邪,不主张洗澡。特别是提倡 “坐月子”的,更是一个月不能洗澡了。
关于产后洗澡的问题
其实,分娩不是疾病,只是一个生理过程。人体对失血有相当大的代偿能力。失血后,全身骨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加快成熟、释放;肠道对水和无机盐加快吸收;肝脏加快合成蛋白质。因而,短时间内失血10%(约500毫升)以下,对正常生理活动并无明显损害。正常分娩失血量为50毫升~200毫升,大大低于全身血量10%,对机体的影响不大。
而产妇产后多汗,是机体排出体内多余体液的一种方式。怀孕时,为了胎儿的生理需要,孕妇血容量大增,比孕前增加30%~45%,到了孕32周~34周时,平均增加1500毫升,血液成分90%是水分。在胎儿娩出后主要通过尿液、出汗的方式排放增加的水分。因此,产妇产后汗腺功能活跃,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称之为产褥汗。因此,产妇多汗并非完全是身体虚弱,也是一种生理现象。
当然,产妇分娩时出血,分娩中体力消耗,都会削弱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产时、产后的出汗,下身恶露以及溢出乳汁,多种液体混在一起,发散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产妇本人感到不舒服,病菌也会趁虚而入。病菌在乳房内停留、繁殖,可引发急性乳腺炎;在会阴部,引起会阴部炎症;在子宫内,可引起宫腔感染;甚至周游全身,在血液内生长繁殖,形成败血症,出现寒战、高烧、出皮疹等症状。从这一点看,保持产妇个人卫生极其重要,不仅要及时予以擦洗身体,勤换衣衫,也有必要洗澡。
洗澡对产妇身体健康会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有人对产后淋浴的产妇身体生理变化进行了观察记录。淋浴后,三分之二产妇体温上升,三分之一体温稍有下降。但是不管体温上升还是下降,波动不超过0.5℃, 均在正常范围。血压波动也很微小。对子宫收缩以及每日恶露的颜色、数量、气味和出血等均没有不良影响。
与不洗澡的产妇相比,产后洗澡者皮肤清洁,会阴部或其它部位感染率降低。由于洗澡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如有伤口,可加快愈合。洗澡还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可以解除分娩过程中的疲劳,洗澡后产妇普遍感到精神舒畅。淋浴后,84%的产妇气色好转,睡眠加深,排便正常,较快恢复体力。淋浴对于乳腺分泌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乳汁质量。此外,产后及时洗澡的产妇,其婴儿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