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从蓝色的太阳会飞的猪》前言

作者: PCbaby 出处:其他 2015-01-05 15:00

  近年来,“创新”一词被广泛提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词”。

  那到底什么是创新?对此,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解释:画月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个圆,这是月亮;第二种是用墨将一张白纸涂得只剩下中间一个空白圆,这也是月亮。两种画法,其中后一种就是创新。

  从普通平凡、随处可见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特点或用途,并让其展现出来,这无疑需要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维以及独特的方法!这种独特就是创新。

  可见,创新并非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具备进行创新的创造力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孩子同美国孩子比考试,中国孩子总是第一,但要比发明创造,中国孩子却明显不如美国孩子。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先进与否,不是看学生的考分,而是看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技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而国家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要敢于创新。一个小小的创新,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而想要创新,就一定不要被常识左右,因为常识是经验性的,而创新是探索性的。有人这样总结创新与常识的关系:相对于创新来说,常识常常是靠不住的。反过来说,如果一种创新完全符合常识,很可能它就不是创新。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可以说,创新是一个孩子人生驰骋的动力源,只有创新才会“救活”孩子的“异常”思维和聪明才智。

  学习不但是继承的过程,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发展需要孩子具备创新精神,这样他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事实上,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有创造力的,都是有创新精神的,只是做父母的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甚至会把孩子的创造力萌芽扼杀在摇篮里。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具备任何创造力的时候,再想办法去培养他的创造力,那就太迟了,最终的效果也会是事倍功半,而“事倍功半”已经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了。

  所以,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应该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关键期去做这件事,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而孩子的成长也才会快乐无比、身心健康。

  对于从出生到6岁的孩子来说,玩耍和游戏就是他全部的“工作”,而创造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在孩子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不给孩子压力,只要我们顺应孩子的天赋和成长规律,只要我们正确启发和引导孩子,激活他的思维,点燃他创造力发展的无限激情,就一定会培养出极具创造力的孩子。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