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

作者: PCbaby 出处: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14-11-04 11:21
1回顶部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我们家一直就不是那种运动型家庭。不过有一点例外—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钓

  还是小姑娘的时候,爸爸常常带我去离家最近的江边或湖畔钓鲈鱼或太阳鱼,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之后钓鱼的时间更是一年比一年长,开头是钓淡鱼,后来转战到海边钓,再后来爸爸公司里买了一条专门用来垂钓的小艇,他教我学会了深海钓鱼的技术。到妹妹大了一点儿以后(妹妹小我16 岁),一家人外出度假就只干一件事了—钓鱼。我妹妹天生是个钓鱼高手,不论什么样的水,一钩子下去,大鱼小鱼总是能钓上来。

  对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深海钓鱼的特点,我也是等家里有了自己的小船以后才有所了解的(爸爸给小船起的名字是“假日天堂”。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在假日饭店集团做事。)我们家是“深海钓鱼101 行动”,典型的“假日天堂”风格;通过钓鱼,我知道了深海垂钓可以分为底钓和拖钓两种类型。

  底钓一般是在热带地区。钓鱼者租上一条船,开到远处的海域,在有珊瑚礁的地方抛下锚,开始钓石斑鱼或黄盖加吉鱼,偶尔也能钓上一两条石鲈或者扳机鱼。底钓爱好者应该知道,水中的环境变换得很快,虽然跟普通的钓鱼一样需要耐心,但这种耐心可以不用太长久,因为底钓见效快,虽然有时候连着几天只钓上几条鱼,但也有些时候,只要抛竿下去,鱼儿很快就能上钩,钓上来不成问题。

  拖钓就不一样了。拖钓是用大钓竿,在船钓里可以看到,一次放下八九根钓鱼线,一般用的是人工诱饵。拖钓是冲着真正的大鱼去的,比如刺鲅鱼、金枪鱼,还有就是海豚(这可不是长相可爱的哺乳类海豚,而是海豚鱼,是那种长相扁平、看上去一副怒相的豚鱼,在餐桌上也叫马喜鱼)。拖钓族最想钓到的大鱼要算马林鱼了,这种鱼在地球的各大海洋中都有,颜色有蓝的、黑的和白的。我经常见到的是那种银白带蓝的马林鱼,鱼鳍有点像船上的帆,长鼻子尖尖的,佛罗里达州的餐馆里就挂着这种鱼。拖钓的特点是人们往往坐等好几天,鱼儿也不上钩,所以要比底钓更需要耐力和花费心思。

  话说回来,大家可能会问,深海钓鱼到底跟做耐心的父母有何关系呢?大有关系。养育儿女和钓鱼可以说是世界上两种最需要耐心的活动了。不仅如此,做父母跟船钓一样,也会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让人胃里翻江倒海、难受得不行。钓鱼也好、养育子女也好,都需要上面所说的短时或持久的耐心和接纳能力。

2回顶部

  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

  我还清楚地记得,妹妹三四岁的时候,做什么事都很慢—吃饭慢,走路慢,提问题慢,连跑起来都很慢,每次从车里下来至少要花上10 分钟。想起妹妹那时的模样真是有趣。有一天,一家人办完事从外面回来,汽车在家门口停下,妹妹凯瑟琳对我说:“泰西(就是我,三四岁的小孩说话大多咬舌头),你干嘛老是急啊?”听了这话,我这才如大梦初醒一般。妹妹说对了,我总是在催促她,从来没有耐心等待。20 年后,也就是今天,我仍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不过现在幸好有谷歌了,不知道“耐心”长什么样,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维基百科的指导网站WikiHow上有一篇文字叫“如何培养耐心”,写得很妙,文中提出了几条颇具智慧的建议,例如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始终谨记一点,想要的都会得到,早晚的问题。”真是这样的?我不太了解别人的生活,可是对我自己来说好像不是这样。还有一条,说的是“对生活始终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可是看看我儿子,七年级了,考试一塌糊涂,我还能乐观吗?最后还有一点更是打击人,“有耐心的人生活往往更幸福”—很好,说得真好,像我这种天生就没多少耐心的人,究竟要怎么做才会幸福呢?至于大家,既然都来读这本书了,我猜大概也不是天生就有耐心的人。

  还是拿底钓打比方吧。什么时候做父母的需要底钓式的耐心呢?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况:

  ● 3 岁的女儿手拿画棒,在饭厅的墙上乱涂乱画;

  ● 7 岁的儿子把平板电脑摔在地上,那是他刚刚拿到的生日礼物;

  ● 12 岁的女儿又在跟爸爸妈妈吹胡子瞪眼睛了;

  ● 15 岁的儿子因为对老师出言不逊而受罚,周六也要去上学。

  大家都是做父母的,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你最近一次发脾气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什么呢?

  在处理上面这些日常事务上,底钓式的耐心特别有用,因为这些都是小问题,来得快,让人生气,也考验大人的耐心。本书第5 章我们会讲到遭遇类似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这里只讲讲家长应该怎么做,换句话说,就是父母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以下几条建议是我从自己的底钓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深呼吸。听上去很简单,确实简单。从1 数到10,尽量慢一点,再深呼吸几次,整个过程就像深海垂钓者克服晕船的感觉一样。深呼吸能给大脑输送更多氧气,舒缓神经系统,给人更多时间思考。父母们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况搞混淆。

3回顶部

  专心倾听。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们之所以感到心烦,是因为头绪太多而手忙脚乱。比如就要急着出门了,儿子还在系鞋带,一旁的女儿又向爸爸妈妈告状,说哥哥和她打架,说着背上的书包还掉了下来。这种时候,父母一定要放慢节奏,停下手头的事听听女儿怎么说,小孩子跟父母东拉西扯一般是有目的的,往往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专心就能以孩子为焦点,忘记其他烦人的事,也不会轻易失去耐心。

  给孩子留点余地。有时候,父母会因为孩子做错事而发火,但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有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记住,每个小孩在某些时候都会慢腾腾地,就像我妹妹一样,“抓紧时间”这个概念在他们的脑子里完全不同于大人。父母可以在时间上给孩子一点余地,例如晚饭一般要在7 点钟之前吃完,吃得慢的孩子可以给他放宽一点时间限制,让他在大人吃完之后还可以继续一会儿,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教会他如何加快节奏,也免得自己老是念叨“再吃一口”,把好端端的一顿饭变成了活受罪。

  不可妄下结论。举个例子:你女儿9 岁,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的。一下楼,你就看到灶台上到处是牛奶、破鸡蛋和黄。怎么办?深呼吸。不要对女儿的行为妄下结论,猜猜她究竟在干嘛,是有意搞乱厨房呢,还是想给爸爸妈妈做顿早餐,给他们一个惊喜?弄清楚女儿行为背后的动机之后,你的反应肯定会有所不同。

  有幽默感。看到新买的小狗身上被扎上了无数小辫,父母们大概会气急败坏,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样做是十分好玩的事。孩子的幽默感不同于大人,有时候他们的本意并不是做坏事,而是想弄点好笑的场面出来,心里根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只要无伤大雅,父母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一起笑笑也能联络家长和子女的感情。

  多考虑孩子的能力。想想看,孩子多大了?他(她)能做什么?父母是否会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抓狂,而事实上,孩子还根本不认识时间哩。想想办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时间观念传达给孩子,比如说用孩子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为参照时间点。我妹妹小时候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都会问:“还要演几集《考斯比一家》我们才走啊?”总之,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认知、发育和生理上具备了哪些能力。有些情况下,很可能孩子还小,不能辨认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小事都需要家长在一旁指点,这时父母就可以做一份表格,这一点我们在“坚持原则”的那一章中会细讲。表格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特别有用,如果他们还不会认字,可以用图画来代替文字。仔细研究孩子的发育过程可以帮助父母了解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减轻父母的沮丧情绪。把时间安排得更为宽松。父母不应该把日程安排得过满,让自己应接不暇。穷于应付过多的事物,难免会无暇放松,不能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而且一旦绷紧了这根弦,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给自己时间缓口气。如果发觉自己确实很生气,父母们就不仅要深呼吸了,也许还应该暂时回避一下,不要立即处理矛盾。做法比较恰当的父母一般会说:“我们过几分钟再谈这事儿。”给孩子时间想想,他们刚才干了什么事,也让父母拥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好好地调整一下自己的负面情绪。老实说,对孩子大声嚷嚷一点儿用也没有,只会加剧双方的冲突,让孩子感到愤怒或害怕。至于具体怎么做,我们会在“坚持原则”一章中细讲。此处要说的,就是不要着急,给自己时间缓口气,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件好事。

  提前15 分钟行动。家长们可曾记得,有很多次因为快要迟到了,心情顿时烦躁起来,脾气也按捺不住了。其实,只要从早上起床开始,凡事都提前15 分钟行动,那大概你家里就能增添百分之十五的宁静了。如果有必要,可以把手表和闹钟拨快一点,也就是少睡15 分钟的觉、少打15 分钟电脑,或者少做15 分钟其他的事情。总之,父母的耐心和亲子关系远比这些活动重要。

  认识到养儿育女是对耐心的考验。每个小孩总有令父母头疼的时候,做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她)做回自己,而做回自己则意味着孩子要考验大人的意志力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通常会试探父母的意志力,结果让父母失去耐心。家长们都应该知道,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得寸进尺,挑战父母的极限、质疑他们的权威,更会试探他们的底线。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