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零起点”教学≠“零准备”入学

作者: PCbaby 出处: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05-15 11:03
1回顶部

  教养贴士:我们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不要机械地认为学校“零起点”教学就等于孩子可以“零准备”入学。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家长要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适当储备一些知识。

  “零起点”教学≠“零准备”入学

  在伊伊升入小学半年前,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小学推出了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新规。为遏制上幼儿园的孩子盲目学英语拼音、认字等“赶跑”的趋势,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教委要求全市所有小学严格执行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新规,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上海市教委推出“零起点”教学的初衷,无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作为家长,我们很担心这么好的规定最终会流于形式。因此,各个学校和老师能否严格执行新规定,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时,作为一个女儿即将上小学的父亲,我真心期盼教育部门能够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让“零起点”教学的规定能够真正落地。只有学校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认真督察,“零起点”教学才能真正给“抢跑风”降温。

  “零起点”教学,为“抢跑风”降温

  虽然我非常赞成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这样的新规,但内心还是有很多担心和顾虑。一是跟很多家长一样,担心这样的规定在很多学校无法得到执行;二是担心如果大家都不信任这种规定,只要部分孩子“抢跑”了,其他的家长和孩子也会被“传染”,仍然会让孩子提前“抢跑”。此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担心,就是少数家长对新规产生误解,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小就让孩子与英语、拼音、认字等隔绝,甚至强行阻止孩子的自发学习。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令学校和老师颇为头痛。从“零起点”教起,很多孩子已经全部掌握,容易让他们觉得枯燥和无聊,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破坏课堂秩序等现象会经常发生。但是,如果对基础知识匆忙带过,又有部分“零起点”的孩子跟不上,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成长。

  因此,学校和老师往往根据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起点”。这就给了很多家长一个错误信号,新生入学前要学得越多越好,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跟不上。

  长此以往,老师和家长就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既苦了孩子和家长,又苦了学校和老师。可以说,在“抢跑风”引领下,除了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之外,没有任何一方是受益的。学校和老师常常会受到部分家长的埋怨和指责,更有甚者还会骂娘。家长除了花费大把钞票,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常被折磨得筋疲力尽。

  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孩子了。如今的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属于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孩子和大人的眼里,剩下的只有学习、考试了。有人甚至笑称:“在中国,最苦的阶层不是农民,不是工人,而是从幼儿园大班到高三的读书阶层。”

2回顶部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很多孩子渐渐出现了厌学情绪。我见过的最小厌学者,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个男孩子,家长帮他报了拼音、逻辑思维、绘画、围棋、英语、钢琴六个培训班。他的空余时间都是在培训班或者赶往培训班的路上度过的。渐渐地,父母发现只要去培训班孩子就说胃难受,吃了东西就会吐出来。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了,只要问他学习的事情,他就会大发脾气。到最后,家长不得不让孩子暂停了所有培训班。

  玩中学,才会爱上学习

  当然,家长也不要走入另外一个极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自己的孩子。学龄前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和游戏,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全过程。”但是孩子以玩为主,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学,关键是要在玩耍和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才是孩子以后“抢跑”的关键。其实,很多时候玩耍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很好玩。

  伊伊大班毕业之前,我们一直没有为她报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培训班,也没有在家刻意教孩子很多知识。虽然大人比较淡定,但是孩子却提前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上大班的一天,伊伊回到家问我:“爸爸,为什么涛涛都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了,也会用拼音拼字,而我什么都不会。我是不是太笨了呀?”

  在此之前,我们确实没有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成天以陪孩子玩耍和游戏为主。面对伊伊的问题,我和伊伊妈妈思考了很久,也犹豫了很久。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揠苗助长,究竟该怎么办?

  从那以后,我们就选择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适当做些知识储备,以免孩子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自卑

  此前,我们其实已经让孩子通过拍皮球的方式学习数数,很快她就能从1数到200多了。后来,我们还让孩子倒着数数字,按单数数数字,按双数数数字,通过变化让孩子自己找寻数字的规律,这样就不容易感觉枯燥。当她对数字有些感觉以后,我们又开始在生活中教她做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上小学前,伊伊对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熟练,对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太熟练,只会稍微简单一点的。

3回顶部

  拼音也是伊伊在上大班以后要求学的,我们根据她的要求,买了一套专门用于拼音学习的玩具。伊伊很喜欢,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把这套学拼音的玩具拿出来,一边玩游戏,一边学拼音。在我们跟她进行的一次次游戏中,伊伊很快就对简单的拼音有了认识,过了一段时间还能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拼音认读。

  伊伊学习认字开始得比较早,我们主要是通过亲子共读和认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字来教她认读一些简单的汉字。上小学之前,她基本上能看明白一些比较简单的绘本,认识绘本中的大部分汉字。我们主要是通过下面这些途径,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认字的:一、认路牌、小区名;二、认广告牌;三、认绘本中的文字;四、认动画片中的字幕;五、认旅途中的景点名称;六、认食品包装上的醒目文字……

  伊伊上中班时,我们也给她报过一年的英语班。我们报的英语班是以外教为特色的,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学英语口语,一年后她就没有再上了。我们在家只会教她一些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实物的英语单词。在小学入学时,伊伊只认识26个英语字母和很少的常用单词。

  总的来说,伊伊幼儿园毕业前,在知识储备方面,仅处于班上的中等平。据说,当时个别小朋友已经会认2000多个汉字,能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还有小朋友会背乘法口诀,英语和拼音也已达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

  “零起点”教学,并非“零准备”入学

  伊伊进入小学一个月以后,我们发现她完全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家校联系册上的记录来看,学校确实也在执行“零起点”教学的新规。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基础的话,刚开始学习会比较吃力,可能会看不明白书上的文字,读不懂一些练习题,甚至听不懂老师讲的话。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不要机械地认为“零起点”就是“零准备”入学。教育部门出台“零起点”教学新规,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从“一张白纸”教起,而不是以班上识字量多的学生为教学依据。但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家长需要适当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适当储备一点知识。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

4回顶部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脑发育达到知识性学习的平一般是在6岁以后。在大脑没有得到充分发育时,让孩子过度学习,可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甚至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当然,每个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不同,所以6岁只是一个参考年龄,家长不必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育程度,然后才能判断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知识学习。一般来说,孩子在上大班前,由于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没必要学习过多知识。进入大班后,可以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为孩子进入小学做一些准备。

  此外,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等玩的方式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宜机械、被动地学习。这就像吃东西一样,孩子不爱吃的东西硬塞到嘴里,他未必真的能吞下去,即使咽下去胃也不一定好受。很多时候,“揠苗”非但不能“助长”,反倒会“害长”。任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必然发生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后果,而且这些负面影响通常很难消除。

回到目录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