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正文

补钙探秘:补钙不补维D,白补

2012-02-29 16:37 佚名

  “泰勒,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啦。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泰勒!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你就……”

  这曾是冯小刚贺岁电影《大腕》中,傅彪声泪俱下地说出的一段经典台词。虽然这段台词调侃味道十足,但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补钙”的理念在中国已深入人心。但是究竟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钙?通过日常饮食我们到底能否获得足够的量,还是需要额外补充?到底该如何来进行补充呢?

  中国人的补钙情结从哪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补钙市场,这个市场的庞大来自其需求之大。翻阅一些国内骨质疏松调查报告,可以发现:中国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数已达到9000多万,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受调查者每日平均钙摄取量为700~900mg。同时调查结果表明,中老年妇女对饮食预防骨质疏松的知识了解欠缺,仅有4%的人了解绝经后妇女每天应摄入钙1000~1500mg,关于如何补钙存在误区,含钙高的食物摄入不足。(郑英芳,上海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归结起来,饮食差异是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膳食结构以素食为主,食物含钙少,而素食中的纤维素和植物酸还会减少钙的吸收。我国城乡居民每日膳食中的钙量均偏低,只有400~500mg,远低于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钙供给量:婴儿(1~6月)为400mg;婴幼儿(6~12月)600mg;儿童(1~10岁)800mg;青少年(13~18岁)为1200mg;成人(25~50岁)为800mg; 年期(>50岁)为1000mg;怀孕及哺乳妇女为1200mg。(葛可佑,中国人营养与饮食状况)

  在国内,宝宝一出生,补钙便成了妈妈们非常关注的事情。可是也有些妈妈会说,国外的小宝宝都没怎么补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原因是——饮食习惯的差异。在西方国家的饮食中,奶及奶制品是孩子们的日常饮食,无论辅食添加与否,都要保证孩子每日摄入700mL以上的奶制品。同时大家也会发现国外很多零食都有钙的强化,所以相对来说西方国家孩子钙的来源是比较多的。这种以肉和大量奶及奶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使国外并不强调婴幼儿补钙,而是要求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故,补钙应符合我国的国情。

  “从胎儿在母体开始、婴儿生长期、儿童期、20岁以后、孕期、更年期、老年期都需要钙的补充。所以说女人一生都要补钙。”妇幼保健专家如是说。

  关于婴幼儿究竟需不需要补钙,我们咨询了国内营养专家:

  首先,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尽相同,我国著名孕产营养专家,复旦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邵玉芬教授建议,父母们应该根据孩子日常饮食中钙含量的多少,并根据医生的指导,给孩子适当的补充钙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举例来说,半岁以内的宝宝每日需要摄取的钙量约为400mg,而正常母乳钙含量约为300mg/L,如果宝宝每日摄取700-800ml母乳,摄入钙量约为 250mg,不足部分就需要额外补充钙质,来满足成长需要。

  另外,很多人认为初生婴儿以奶为主食,无需补钙,但有营养专家指出,即使如此,也应考虑哺乳母亲钙营养状况,甚至孕期钙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母乳钙质量。所以需要酌情为婴幼儿,或哺乳母亲补充钙营养。

  总而言之,钙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矿物质。需要由食物中获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情况,酌情补充钙剂,不是所有人都不需要额外补充,也不是所有人群都必须补钙。关于补钙问题,还应客观对待,不可概论。

  关于补钙与肾结石

  “肾结石是不是真的和补钙有关啊?”这也是很多妈妈非常关心的问题。“补钙真的会补出肾结石吗?”就这个问题我们也咨询了上海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

  盛教授说:肾结石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部分归咎于营养不平衡,其中膳食中草酸含量过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也与肾结石有关。而钙和维生素D与肾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则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是,钙和维生素D血症和高尿钙,尿液当中的钙沉积于肾脏中形成肾结石;但另一方面钙和维生素D不足造成血钙降低,迫使肾脏对尿液中钙的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钙,同时对磷的排泄增加,尿液当中过高的磷同样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钙和维生素D与肾结石的相关性是一个营养平衡的问题,过高和过低都不合适。

  记者也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阐明补充钙剂与肾结石有关系,同时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在没有超过推荐剂量、适量的钙摄入是安全。一个最简单且普遍的道理是:任何补充剂、药物甚至包括食物,都应当强调“适量”。“适量”才会对身体有益,过多也会有害。

  面对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钙补充品,家长们也倍感困惑,不知道究竟该怎样选择才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彭咏梅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不同钙剂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钙源主要为无机钙中的碳酸钙,及有机钙中的葡萄糖酸钙、乳酸钙、醋酸钙。另外,还有乳钙、柠檬酸钙及苹果酸钙等选择。

  其中,碳酸钙是比较传统的钙质,原料来源比较广泛,比如牡蛎、珍珠、贝壳等都可作为碳酸钙的基础原料。吸收率较高,为38.4%,但碳酸钙本身难溶于水,因此食用后容易产生胀气、胃不舒服症状。这可能与碳酸钙在胃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关,也有部分人产生便秘情况。但钙含量相对来说比较高,适用于严重的缺钙的人群。

  葡萄糖酸钙是由葡萄糖经过氧化分解后再和碳酸钙作用而生成的一种钙剂,含钙量相对较低,只有约9%,吸收率也较低为27%。

  乳酸钙是钙质与乳酸结合后的产物,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吸收率较高,但是由于补钙的同时带入乳酸根而易使人体疲劳,因此不宜长期服用。

  相比较以上几种钙源,乳钙更适用于日常补充。乳钙也叫乳清钙,是从牛奶中提取的钙质。牛奶是目前公认为的最佳的补钙来源,乳钙同样保持了牛奶中钙的高吸收。同时其生产工艺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和工艺,对胃肠道没有任何负担。因此是最适合婴幼儿、孕乳母、儿童、老年人补充的钙来源。

  为什么补了钙,还是缺钙呢?

  我们在上海一些妇幼保健院医院,就补钙的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也有不少的妈妈表示她们现在确实在帮孩子补钙,但是补充一段时间之后骨密度值还是有些偏低!为什么补了钙,还是缺钙呢?

  盛晓阳教授指出:在人体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还受到另一种重要营养素——维生素D的控制。维生素D缺乏会明显限制膳食钙的吸收利用,只有在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宝宝从奶类等获得的钙才能被顺利地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包括母乳,所含的维生素D都非常低。由于维生素D的这一特性,维生素D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营养素,多晒晒太阳就可以了。然而,随着现代人生活状况和习惯的改变,与阳光亲密接触的时间明显减少;空气污染、林立的高楼、防晒产品的使用也使紫外线的作用大大减弱,使晒太阳而获得维生素D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也限制了人们通过晒太阳而获得维生素D。对宝宝来说,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维生素D不足是相当普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多,同时也是因为宝宝接触阳光的机会有限,加上宝宝皮肤娇嫩、眼睛对强光敏感等原因也不适合长时间晒太阳,这样由晒太阳而获得维生素D就相当困难;如果加上妈妈孕期缺少户外活动,很少晒太阳等,造成新生宝宝出生时维生素D的储存量就不足,出生后早期发生维生素D缺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盛教授建议当宝宝有缺钙的表现时,除了补充钙以外,更需要的是补足维生素D。妈妈可以检查一下,您给您孩子选用的维生素制剂是否能达到宝宝所需要的补充剂量。

  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但是补钙切不可盲目,一定要“按需补钙”,注意选择吸收率高和胃肠刺激小的钙补充品,同时注意补充合适量的维生素D。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只有全方位的均衡营养才能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