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各国学前教育原则总结

作者: PCbaby 出处:pcbaby 2009-12-31 09:53
1回顶部

     一、使全体幼儿均能适应的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幼儿能否适应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以后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的影响,然后根据幼儿不同的经历、素质、独创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自然会提高每个幼儿对教育的适应性。

  其实家庭教育也同样适用该原则,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性格上的特点和学习偏向的兴趣等各个方面对宝宝因材施教,并随时观察宝宝的接受能力,让他学习他有能力学懂的知识。

  二、促进思维的原则

  学前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思维发展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类、比较。鼓励幼儿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奠定思考方法基础的手段。

2回顶部

  三、依靠自身发展的原则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学前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汇集各种知识、印象,在自己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这一活动过程是在成人指导下,靠幼儿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因而,教师以及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各种能给幼儿带来新感受的环境,以帮助他们从各种感受中获取新知识。为此,学前教育应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广泛持久的兴趣。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四、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

  学前阶段,应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枯燥地罗列知识对幼儿而言毫无意义,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来的原则

  今天的学前教育不可能给予幼儿解决未来社会问题的答案。但是,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应该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3回顶部

  六、追求人格平衡发展的原则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许多国家提出“学前教育应为幼儿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幼儿的个性是在社会团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的。心理学家瓦伦说:“幼儿的‘自我’只有处在与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家长在给予幼儿个人活动机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并教给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方法。

  家长们通过对这六个原则的思考,既可以评价自身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也可以评估所选择的育儿机构的教育平。

展开全部内容
制作海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文章
展开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