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宝宝上腭中线两侧、齿龈边缘出现了一些黄白色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这就是俗称的“马牙”。
马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这就是马牙。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齿,无论形状、大小、结构都不像,也不能咀嚼食物。
宝宝长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病,宝宝一般没有不适感。但是个别宝宝会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马牙并不会影响宝宝吃奶或者乳牙的发育,它一般会在出生后的数周内逐渐脱落,有的宝宝因为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有些爸妈看到宝宝长马牙,认为它是不好的,应该消除,便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或用针去挑破,结果擦伤了宝宝的口腔组织,引发炎症。
其实,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爸妈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宝宝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黏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布擦和针挑损伤了口腔粘膜,就极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宝宝生命。
正常新生宝宝不需要做口腔护理,只需要在喂奶后给宝宝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干净清爽就可以了。如果是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的宝宝就需要做口腔护理。
新生儿马牙容易与鹅口疮相混淆。
马牙是在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部位的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数周后可自然消退。马牙多是单个出现,而且也不会迅速地大量出现。
而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是由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需抗真菌治疗。鹅口疮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轻微感染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的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与马牙比较,鹅口疮出现的位置非常不固定,可分布在口腔黏膜的各个位置。
一般来说,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要擦干净奶渍、口水,让皮肤保持干净即可。如果宝宝出现了口腔疾病,才需要特殊护理。
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或者家长也可以在手指上裹上柔软的纱布,沾上白开水,在宝宝的口腔轻轻擦拭,保持口腔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