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晓飞正在厨房里准备早餐,听到卧室里传来奇怪的声音,女儿涵涵应该还没有起床,怎么回事?动身查看,在卧室里,迎接她的是一片狼籍:女儿的衣服胡乱地堆放在地板上,涵涵正拿着一件粉红色的小T恤费劲地往头上套,她的脚上穿着最喜欢的有小熊的短袜,脚后跟奇怪地朝一侧扭着。因为把袖口当成了领口,涵涵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把衣服套到脖子上。毫无疑问,涵涵最近迷上了自己穿脱衣服,问题是,最后收拾残局的总是妈妈,特别是早上,时间本来就紧张,再被她这么一折腾,就更得争分夺秒了。
本图片来源于CFP
很多父母可能和晓飞有同样的境遇,在希望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同时,心里也在犹豫着,是让他自己做,还是替他做?因为,在忙碌的父母看来,与其说孩子在自理,不如说他在“添乱”。
那么,哪些事情可以鼓励孩子“自助”?作为父母,又该怎样帮助孩子增强自理能力呢?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做到:当孩子正在做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存在却不需要父母插手代办的时候,能够找到帮助孩子的方式。下面这几个原则或许可以帮助你在让孩子锻炼自理能力时掌握合适的尺度。
1、做个好榜样。孩子们总是希望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时时观察着成人的举动。爸爸或妈妈怎么刷牙,孩子在旁边看着也就怎么刷牙,所以,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做个好榜样,比如饭后漱漱口,晚上临睡前把牙刷干净,这些一旦养成习惯,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了。
2、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如果你们不希望早晨起来因为孩子坚持自己穿衣服而耽误过多时间,那么可以在有空闲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练习。例如怎么把T恤套在头上,然后再伸手臂,或者他习惯先伸手臂再钻头也由他,关键是找到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式。也可以把衬衫放在床上练习系和解扣子。若是小女孩,她可能很喜欢给洋娃娃穿脱衣服,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练习方式。
3、分工合作。与孩子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例如穿衬衫的时候,让他自己穿好袖子然后妈妈帮他系好纽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成功的几率,一方面也使父母的帮助很恰当,不会被拒绝。
4、创造条件。父母可以做一些适当调整从而使某项任务适合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例如在拉链头上系上一根短带,孩子就比较容易抓住上下拉动了。
5、留出充足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就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做自己的事。例如孩子坚持自己穿上外衣,那么父母就让他做,即便心里很清楚这要花去更多的时间,也要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他做。小小的成功,比如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链,都能给予孩子一种自豪感。父母的这些做法正在向孩子表明,你们认为他有能力做好事情。
6、不要忙着提供帮助。父母迅速地参与和帮助是在自找麻烦。因为过多的干涉会引起孩子的抗拒,也可能就此挫伤了他自己做事的积极性。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好心来包办。当孩子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时,他的愤怒和挫败感往往总是针对他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针对父母。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孩子吓不得,不敢上厕所憋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