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现代人生活的渗透力越来越深,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这不,清晨只要扫描一下微博,最新最轰动的新闻就立时出现了。近日,网上盛传的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的饮料含有有毒物质,致人死亡的消息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证实了,这两起事件剩余饮料中均含有高毒性的胺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万灵)成分。
如此严重的中毒事件,当地政府也尽快地做出了回应,建议消费者暂时不要食用该批次的饮料,各大超市最好最该批次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不管这消息是真还是假,还是说这之中有什么误会,虽然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发布消息,表示自查产品未发现异常,但消费者还是最好按照政府通知的做法去做,毕竟临近年关,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的警觉性变高了。但这不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只是依靠消费者自觉性,肯定是不够的。消费者不是专家,不会目测出食物的安全系数有多高。但这样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可能让消费者麻痹了。因为正如网络上的流传的笑谈一样,反正我们都在吃有毒的物质,日后就是百毒不侵了。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来的是道德的沦丧,法制基准的缺失,在我们对这些谴责和修订的同时,还将继续听到“生生不息”的食品安全的问题。难道要像甘肃发生的校车超载后的恶性事故后,教育部才有资金去解决长久以来校车超载的事情吗?国内食品安全事件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从更深层次去探讨解决食品安全事件,而且速度一定要快。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是复杂的。有的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的;有的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有的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还有的是因为自然客观因素影响的,比如珠海横琴生蚝重金属超标的案例。正是因为问题的复杂化,所以才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一起去根治。不能只单靠政府的监察力量。
真希望某一日清晨早起时,刷微博时不再看到如此危言耸听的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