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都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或者变得费力,变得困难。可见养成好习惯的好处真不小。很多孩子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怎样改正坏习惯,使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
显然,把孩子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是从以下几点入手,效果就会好一些。
一、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需引导孩子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做实事上。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首次慢动。
开动大脑机器也像开车一样,起动时,车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动要慢,动量要小。如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第一次切莫要求高,只写一句话就行。培养孩子学英语的习惯,第一次只记一两个单词即可。培养孩子长跑的习惯,第一次跑200米就不错。凡事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样孩子便觉得难而又难,从而失去了做事的兴趣。
三、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逐渐加速。
有了首次慢动,尊重了大脑的始动原则,运转起来了,慢慢地像汽车一样开了几十米,这时就可逐渐加速了。日记长到了每篇写两三句话,英语单词每天背会两个,跑步长到每天跑300米。孩子觉得在慢动的基础上,增加这点运动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觉之间,大脑这部汽车比前几天运转快了。
四、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不怕慢,只怕站。
遇到特殊情况,如意外的任务啦,身体有点小病啦,有不顺心的事心情不好啦,也鼓励孩子不轻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别趴下,只要还能行动就别停下。身体有小病时,跑不了 1000米了,那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写日记心情不好,写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断日记,可以随随便便地东一句西一句记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可以少写,也不要停下来。
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尽善尽美的想法;建立起行动就比空想强,只要做,就比不做强的观念。许多人没能养成良好的好习惯,都跟想尽善尽美有关。
五、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控制时空,制订计划。
有了一点行动,逐渐增加了行动的速度,孩子会品尝到一点做事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好习惯,就要制订比较全面的计划,增强孩子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从时间上,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锻炼、上学、唱歌、看课外书、看电视,各项活动,各用多少分钟,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
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从空间上,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什么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室这些地方,一旦进去,孩子便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注意订计划的时候,任务指标不要订得过高,使孩子觉得,稍加努力便可达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来。
六、要把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最后就是进入轨道。
孩子按计划行动起来了,逐渐提高了学习效率,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况少做一点,做慢一点儿,但不停下。按照这样的计划不停地做实事,惯性就越来越大,就像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甚至像卫星进入了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