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业市场上,澳优乳业是一个“异教徒”。这家面向中国市场提供高端婴幼儿奶粉的企业,至今没有在国内发展一家奶源供应商,更不要说建设奶源基地了。它的全部奶源来自国外,第一个奶源供应商是澳大利亚的塔图拉乳业有限公司,然后又有法国婴幼儿食品企业诺帝柏欧的加入。今年七月,澳优又宣布完成并购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集团和间接控股Lyempf公司。海普诺凯作为全球最早的婴幼儿奶粉制造企业之一,即将成为澳优新的奶源供应商。
但澳优并不是一个进口品牌,而是一个专注于进口奶粉的品牌,是从中国发展起来的国内第一家全球性乳品经营企业,澳优把奶源、生产基地全部都设在国外,控股的海普诺凯集团产品销往全球,澳优国内所销售的奶粉有60%为原装进口,40%为进口后国内分装——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这部分产品必须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进口奶粉”与“中国制造”之间的矛盾,使澳优背负上了“洋品牌”的名声。而澳优的发展模式更是和人们惯常所想象的不太一样,这个“不一样”,加剧了舆论对澳优的质疑,近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围绕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引发公众大规模的议论,这在以前并不多见。公众所能承受的食品安全底线一再被突破的现实,以及国人对本土品牌假冒“洋品牌”造成的利益伤害和心理反感,是舆论热议澳优的重要原因。然而,同样的原因也使这一热议正在偏离理智的轨道。
有着乳业良心之称的“行业大炮”王丁棉对“澳优模式”阐述了他的理解,“现在的中国乳业本土乳品企业频繁遭遇市场信任危机的窘境下,澳优公司以占有全球优质奶源基地为前提,连续整合国外三家乳企的供应链,使其产品采购、生产在海外实现,走出了一条由外而内、全球资源配置的独特发展模式”。
现在对澳优的质疑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经济和文化现象,只有奶粉界还在谈论“中或者洋”,而苹果、耐克、可口可乐、联想、华为等都已经没有人还这样称呼他们,而他们的相当一部分的生产线却放在国内。事实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为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今天,无论是日本的电器,还是美国的运动鞋,当人们谈论这些品牌的时候,已经不关心它的产地是中国还是越南、印尼或者巴基斯坦。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集合与创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