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国际品质遭“误解” 澳优模式该鼓励

  澳优模式需要掌声

  澳优创新发展反遭误解 全球模式能否柳暗花明

  目前,声讨“洋品牌”成了大众最热衷的话题,一系列品牌被牵连,甚至被“误读”。其中就有最受普通大众关注的“澳优奶粉”,近日来他的国籍问题成焦点,到底源自哪里,到底姓是国际化品牌还是产自中国,成了部分消费者的疑问。

  真相总是需要事实来论证的,如果说澳优是中国品牌,为何奶粉罐上标注的原产地是澳洲?甚至有消费者发现原产地为法国的澳优奶粉。那为什么这家企业的又被指“国产”呢?

  其实,这都是奶源和商业模式惹的“祸”!

  先说奶源,因为婴幼儿奶粉,尤其处于产品尖端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其奶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稀缺的。全球干旱、牧场荒漠化、极端天气频发等等,更加剧了优质乳业资源的稀缺,中国是这样,海外也是如此,因此澳优的产品奶源来自全球的乳业大国就不足为奇了。

  商业模式也比较好理解,澳优是中国第一家全球性的经营企业,第一个率先实施“海外战略”,把奶源、生产基地全部都设在国外,由澳洲百年乳企塔图拉、法国第一大婴幼儿食品诺帝柏欧这两家世界级的乳业巨头为澳优OEM,同时历史性的控股荷兰两家百年乳企海普诺凯和Lyempf公司,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商业模式。

  澳优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模式遭遇误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模式好在哪儿呢?这就能保证澳优在全球乳业产业链中拥有绝对话语权,澳优专注于研发和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制定出比欧盟和澳洲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让国际一流企业代工。这就决定了澳优在产业链条中的强势地位,即便国际一流厂商生产的产品符合欧盟、澳洲标准、中国国标,但不符合澳优技术标准,一样会退货,这样能保证产品的纯正国际品质、营养安全更高标准。

  苹果、耐克把生产基地放在中国,而澳优把奶源、生产基地放在澳洲、欧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的“中国制造”可以复制,而海外的稀缺奶源、生产基地不可复制,控制产业链的难度更大,但是澳优做到了。

  有着乳业良心之称的“行业大炮”王丁棉对“澳优模式”阐述了他的理解,“现在的中国乳业本土乳品企业频繁遭遇市场信任危机的窘境下,澳优公司以占有全球优质奶源基地为前提,连续整合国外三家乳企的供应链,使其产品采购、生产在海外实现,走出了一条由外而内、全球资源配置的独特发展模式”。

  中国乳制品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见证了澳优乳业收购荷兰乳业鼻祖海普诺凯的商业合作,肯定了澳优乳业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商业并购。指出:“这将促进中国乳业的发展、共同推进行业的进程。”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华为、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虽然一路波折但是已经见到彩虹,而澳优走的更为前卫,干脆把奶源、生产基地都设在了国外,并购完成后将面临着全球销售、品牌运营、跨文化沟通的难题,这种商业模式和国际化的探索,应该多多鼓励和支持。澳优不应该被误解,不应该被竞争对手排挤,因为有实力的企业都应该走出去,现在这种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