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广告语的孩子
2007年10月14日 17:28
    出口成“章”,广告综合症侵袭都市儿童


“亮亮,来,过来上厕所”,老师话音刚落,5岁的亮亮马上接话“尿频尿急尿等待”,听得老师哭笑不得;中午,老师哄孩子们吃饭,说“饭饭很好吃”,亮亮说“太太乐鸡精,好好吃啊,耶!”老师拍着脑袋说“头疼”,亮亮又冒出一句“无痛人流,不疼!”

  满口广告语的亮亮,是在吉林七色光儿童潜质开发中心接受帮助的一个孩子。在该中心,像亮亮一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多患有孤独症,平日里不愿说话,但只要一开口,就爱说广告词。

  源源也曾在“七色光”学习。4岁的源源识字不少,拿过一张报纸,他别的不看,只看广告,一条条、一遍遍地看。许多药品广告,甚至连该药在哪个大药房有售,药房的地址是什么,他都能准确地复述出来。自言自语时,源源说的都是广告词。

  “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共同特点,就是喜欢看广告。他们最喜欢拿着遥控器‘叭叭叭’地按电视频道,看各种广告片光线与色彩的变换。久而久之,那些广告词烂熟于心,一张嘴就出来了,有时少不了闹成人笑话。”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七色光儿童潜质开发中心主任王荔君神情忧虑,“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让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专家说,孤独症儿童身上的“广告综合征”虽表现得非常直观、明显,不过,这类孩子只是机械地记忆与重复广告,和他们比起来,正常儿童群体更易受到广告的影响。

  距“七色光”咫尺之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在该园老师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其中一个班级,这个班大概有20多个孩子,年龄在四五岁左右。

  “你们平时看电视吗?”记者问。“看!”“天天看,一回家就看!”孩子们的回答异常响亮。“那你们看广告吗?”“看!”下面异口同声。“你们喜欢看广告吗?”“喜欢!”一多半孩子举起了手。“为什么喜欢?”“因为好看!”稚嫩动听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除了在电视上,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广告?”“报纸上,大街上,公交车上,还有电梯上……”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

  当记者提到“广告语”三字时,教室里顿时炸了锅。“感叹号知道不?治感冒,刚刚地!”、“买化肥,别听人忽悠,认准了,××牌”、“有多少亲朋好友,送多少黄金搭档”、“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好营养,更香脆,美好时光海苔”、“蓝瓶的钙,好喝的钙”、“我也用妇炎洁……妇炎洁,洗洗更健康”……孩子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表现”着,嘻嘻哈哈乱成一团。

  该园老师说:“孩子们电视剧内容记不住,却能说出很多广告词。一位家长跟我说,她比较胖,才3岁多的孩子竟告诉她要去买××牌塑身内衣;还有一位家长说,她去一家私立女子医院看病,4岁的儿子回家看到病历后问‘妈妈,你是不是得了不孕不育症?’妈妈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原来儿子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这家医院所做的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

  从电视、报纸到公交车不良广告无处不在

  有人用“我们每天呼吸着氧气、氮气和广告”来形容广告的无所不在。“广告犹如潮水般弥漫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构成了一个亚文化生态圈,包围着孩子们,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王荔君说。

  在空军航空大学幼儿园从事教学管理的许女士,对当前“大量广告过于商业化的主题”对孩子们的渗透表示担忧。她指出,商业广告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倡导消费,宣扬物质占有。而从小处于商业广告的包围圈中,尚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孩子容易形成物质至上的思想,其直接表现就是追求名牌,互相攀比。“孩子回家就要阿迪达斯、耐克,到学校就有意无意地炫耀,这样的事,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许女士说。

  “商业广告的本性,我们无法改变。对于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广告,我们都还可以接受,但有些广告立意存在明显错误,内容与形式粗俗不堪,这种不良广告,对孩子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王荔君严肃地说。

  当前常播的一则广告,就让王荔君感觉不妥。其内容是一奥运冠军和好朋友争一瓶饮料,两人从餐桌斗到田径场又斗到大街上,互不相让,最后奥运冠军突然挤上公交车,终于得以独享该瓶饮料,最后屏幕打出一行字“要爽由自己”。

  “看到它,我就想起另一个广告:一人去抢别人的冰淇淋,被抢者飞速躲开,还得意洋洋丢出一句‘和别人分享……想都别想!’”王荔君摇摇头,“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够‘独’了,教他们学会‘体谅、包容、爱护他人,与他人共享美好事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可这类广告的传播效果却恰恰相反。”

  有着12年幼教工作经验的许女士,对一则沙琪玛食品广告颇为不满。画面中,某著名笑星拿出一个沙琪玛给岳母,而给了妻子一包。“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则广告却做了扭曲的演绎,易给善于模仿的孩子带来误导。”许女士说,“又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宣扬了成人世界的不良风气;还有的孩子,他们打小接受的可能是‘母爱是什么?就是一罐××牛奶!’”

  作为一名8岁男孩的家长,翟树芬最痛恨铺天盖地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统医药广告。“一天,儿子问我,‘什么叫阳痿早泄?’面对只有8岁的他,我如何解释才好?还有一次做语文作业,一道填空题是‘()的人流’,我想,应该填‘熙熙攘攘’,可儿子提笔就写上了‘无痛’两字!我说不对,儿子还理直气壮地说‘广告不都这么说吗?’”翟女士非常气愤:“打开电视,有‘服了棒男人胶囊’;翻开报纸,有‘让男人找回幸福’;坐公交车,还有‘无痛人流,不疼’!对于一个还未接受正规生理常识、性教育的孩子来说,这类广告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