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遭学姐棒打烟烫,用家庭教育化解校园暴力
2012年01月24日 22:22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一、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会用物质来补偿孩子所缺失的东西,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放纵——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

  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二、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家庭的爱所包围,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多数情况下,总会获得满足。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

  当孩子的心中充彻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识之后,他的价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错觉的泥淖中。这种错觉,养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轻视嘲弄,更不能承受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这样的伤害成为了事实之后,他们总会或是无法应对,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的被伤害者;或是恼羞成怒,愤然出击。

  更严重的是,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中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时时刻刻能站在上风,希望大家都能听命于自己,希望自己是“老大”。

  三、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孩子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孩子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

  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因为反叛,他们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家庭教育是化解校园暴力的第一关口

  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承继。家庭文明的承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父母的言传身教。关心下一代,是建国之基,未来之策,也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一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和,时常吵架甚至实施家庭暴力,这会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预防和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首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掌握好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心理。其次,应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一味讲大道理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尽量多地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家长和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多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将其不良行为和心理遏制在萌芽。

下一页 本页显示全文>>(共计2页)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