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育常识 > 正文

产褥期生理特点

  妈妈们在产褥期是比较脆弱的,身体上还没有恢复好,精神上也有一些不振,家人的照顾和陪伴是必须的,不能够让她们单独的去照顾宝宝,她们是承受不起的。大家还需要知道,产褥期是有一些生理特点的。那么,产褥期生理特点是什么?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产褥期生理特点

  怀孕期间,母亲体内各系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激素分泌加强,子宫随着胎儿成长而逐渐扩张,由怀孕前的小梨子形状扩张到一个西瓜大小,重量由50克增至1000克。分娩后,由于分娩挫伤,子宫颈会由未产时的圆形变成横裂日,呈现松弛、充血、水肿状态;产后大概1周左右,宫颈外型和内日可以恢复原形;子宫恢复的快慢与产妇的年龄、产程长短、健康状况、分娩方式、是否哺乳以及分娩次数有关。一般来说,由于胎儿的娩出和胎盘的剥离,在子宫内膜表面形成创而,需要大概6周才能完全愈合,这时子宫也基本上能恢复到非孕期状态。

  腹部的特点

  由于受奸娠期腹壁长期膨胀的影响,弹力纤维断裂,在产后表现为腹壁明显松弛,腹壁肌张力的恢复与产后腹肌锻炼、产次及营养有关。腹壁会出现妊娠纹,腹肌呈不同程度分离。营养适当及产后运动适度可恢复或接近未孕前状态。

  体重的变化

  产后妇女一般都会出现分娩后的体币比未怀孕时爪,这里面包括在怀孕期间增加的脂肪、组织液、血液,以及并不宫和乳房的增大等。怀孕期间体重大概增加10公斤左右,在分娩后体爪要减少5-6公斤,产褥期恶露、授乳等也可使体重减轻,正常情况下,一般在S-6周可以恢复到孕前体重,但是儿乎所有人都要比怀孕前胖些。表现出不同的肥胖类型:水肿型、脂肪肥胖型、混合型、下身肥胖型和肌肉肥胖型。

  骨盆的变化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子宫和膀胱,在怀孕期间也起到保护胚胎作用,以及支撑扩大的子宫内的一些额外的液体。生产之后分娩引起盆腔底部肌肉与筋膜过度扩张松弛而脆弱。在产后尽快运动紧缩与放松这些肌肉,增强血液循环,可促进愈合过程,但骨盆肌肉和韧带过度扩张很少能恢复到好娠前的状态。

  阴道的变化

  顺产产妇的外阴,因分娩压迫而产生水肿、疼痛,处女膜撕裂呈数个瓣状,疼痛和水肿一般在产后数月才逐渐恢复正常,但处女膜撕裂呈瓣状却不能恢复原形,而成为产妇的特征。阴道口不再被大阴唇覆盖,阴道口裸露在外阴部。产妇生产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如经过挤压撕裂,阴道组.织受到损伤,其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产后需要及时通过一些锻炼来加强会阴部肌肉弹性的恢复,使阴道紧实。阴道分娩后1周左右,阴道内恢复到原来宽度,己经有过分娩经历的,阴道则无法恢复,要比分娩前略宽些。

  心理变化

  产后抑郁症是产后综合征中最常见一种类型。有研究发现,产后心理也和激素的分泌有很大关系。分娩后这些激素急剧减少,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中几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再加上对宝宝的哺育,精神上也处于剧烈的转换期。产妇表现为抑郁、哭泣、易激怒、烦躁,重者可能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些列症状。另外,遗传、产科、社会因素也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

产褥期有什么生理特征

  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变小,子宫底平脐,以后会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收缩复旧。所以,产妇常可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实际上是产后收缩的子宫。注意触摸可发现,在包块上端,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天可下降1-2厘米左右。直至子宫全部降入盆骨后,腹部包块就摸不到了,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10-14天左右。

  在产后的1-2天内,部分产妇可感到阵发性的下腹部疼痛,同时会有子宫变硬,恶露增多等情况,并可伴随哺乳而加重。这多是由于子宫过强收缩所引起,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产后3-4天可自行消失。

  恶露为产后通过阴道排出的血液、坏死的蜕膜、粘液等排泄物。产妇在产后的4-6周内可出现持续的恶露排出,正常的恶露排出会带有血腥味但没有臭味,一般在开始的3-7天排出量较多,颜色鲜红,以后颜色可逐渐变浅。

  大多数产妇在生产后体温表现正常,部分可因乳房充盈或生产过程中疲劳过度出现低热表现,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度,并且多可在24小时候恢复正常值范围,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来源:pcbaby2020-03-06 16:42:30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