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育常识 > 正文

产褥期产妇的生理特点

  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女性产后只要认真听从医生建议,好好休养,身体很快就会恢复。因而女性在产褥期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过有些人想要了解女性在产褥期的身体变化情况。那么,产褥期产妇的生理特点是哪些?  

产褥期产妇的生理特点

  若要做好妇女在产褥期的保健,首先要对产褥期妇女的生理特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养生保健计划。

  1.子宫

  当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儿头大,呈前后略扁的球形,重约1千克,约17厘米×12厘米×8厘米大小。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极易移位,特别在产后第一天当膀胱充盈时常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直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在耻骨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骨上7~10厘米,12天入盆,在腹部已不能触及。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一周末减至500克,第二周末减至350克,8周时达正常子宫的重量即60~80克。对于产妇来说产后要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14天内,子宫收缩时,可从腹壁外摸到又圆又硬的子宫体,同时产妇感到下腹痛。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则宫体软而不具体,阴道出血量也较多。要注意宫腔是否有积血。可按摩子宫底,把积血排出。

  2.子宫内膜的变化

  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的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官腔内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

  胎盘剥离的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约直径7.5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

  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黏液等,称为恶露。恶露分为3种,产后最初3~7天为“血性恶露”,量多,色鲜红,含血液、小血块和少量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恶露”,其颜色较淡,内含血液较少,但含有大量宫颈和阴道排液以及细菌。产后两周左右,变成“白恶露”,其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呈淡黄色,量少。恶露一般在产后3~4周干净,产妇每天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色污或有臭味,都提示有感染情况,必须及早诊治。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子宫的变化: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主要表现为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产后第1天,宫底略为上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天了宫降入盆腔,产后6周子宫恢复正常

  产后宫缩痛:产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性疼痛,多呈强直性收缩,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母乳喂养时加重。

  2.阴道和外阴:分娩后阴道和外阴轻度水肿,2-3天自行消退,会阴伤口一般3-5天愈合。

  3.乳房:激素因素促进乳汁合成和分泌;妊娠晚期,可由乳房挤出少量黄色清水样乳汁,称“初乳”。产后2~3天仍分泌初乳,以后在垂体前叶生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充血肿胀,产妇可感觉乳房胀痛,局部灼热1—2天后即开始分泌乳汁,开始量较少,以后逐渐增多。乳汁畅流后,局部胀痛即消失。

  婴儿吸吮刺激垂体也能合成与释放催乳素,促进泌乳。

  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低热,但多不超过38℃,大都在24小时后恢复正常。产后3~4天,由于乳房胀痛亦可引起低热,乳汁分泌畅通后即恢复正常。如体温持续24小时以上不下降者,应作全面检查,寻找发热原因。

来源:pcbaby2020-02-29 20:20:46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相关知识
展开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