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家子的“理财专家”
多数家庭都是太太或先生一人独揽财政大权,在这方面我们家却非常民主。我们夫妻二人各自经济独立,包括上小学的女儿在内,三口人按照西方的AA制各理各的财,渠道不同,方式各异,并且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财思路最科学,“理财专家”称号非己莫属。
我是学经济的,又在银行工作,所以青睐于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项目。前几年股市红火的时候,我的理财收益曾一度让全家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后来股市一路低迷,不但把炒股赚的钱全赔了进去,原来的本钱也损失了不少。最可气的是“屋漏偏遇连夜雨”,为追求高收益而参加的民间借贷也因借款人破产而血本无归。为这些事儿老婆孩子没少挖苦我。从那时起,我就再也不敢提“理财专家”这事了。只能不断深刻反思,并卧薪尝胆,偷偷地苦练理财基本功。
太太的投资观念比较传统,属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所以一直是按照她的“四四法则”进行投资:四分之一存成银行储蓄,四分之一购买凭证式国债,四分之一认购开放式基金,另外四分之一办理分红保险。这些投资方式不用操心费力,总体的平均年收益在2.5%左右,她常常为自己的稳健投资而沾沾自喜。有时,为了让她向激进型理财思路靠近,我没少给她泼冷水:这点“毛毛雨”根本抵挡不了通货膨胀造成的财富缩水!可话刚出口便被太太堵了回来:还说毛毛雨,你不连本钱也赔进去了吗?
女儿上小学后,我们就注重培养和锻炼她的理财能力。学习用品、午餐费等开支全部按月一次性“拨付”,超支不补,结余归己,以此引导女儿有计划地花钱。加上耳濡目染,受两个自封“理财专家”的影响,女儿把自己的开支安排得井井有条,常常月有结余,季有积蓄。在老师指导下,她把日常攒的钱加上压岁钱到银行办理了教育储蓄。因为教育储蓄不纳税,其年收益实际上已经高出了太太的“四四投资法”。
看到她们理财卓有成效,我也“知耻而后勇”,在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投资策略。
当时许多开放式基金的净值跌破了面值,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开放式基金的专家理财效果也会逐步显现,基金净值低于面值的现象肯定不会长久。于是便把股市上没有前景的股票全部“割肉”,又把存折积攒的钱提了出来,以0.91元/份的价格一次申购了50000单位的开放式基金。我知道投资基金是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买上后便不去管它。
有一天我在上网,偶然从工商银行网站上发现我买的那只基金已经稳稳地站到了1.18元以上。正所谓是“买的早不如买的巧”,我0.91元的申购价成为该基金的历史最低。一算收益,我欣喜若狂,才不到一年,我的理财收益就达到25%,这也总算让我又找回了一点“理财专家”的感觉。
要是单从理财“业绩”来说,“理财专家”我应该是当之无愧。这不,女儿也见风使舵,非要和我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把她今年收的600元压岁钱委托给我,并且要求年收益不低于25%。我说你这是只看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呀!但为了树立我“理财专家”的威信,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随着我的后续投资,追加了开放式基金。
前几天,我见购买的那只基金稳步上涨,便学首长的样子拍着女儿的肩膀:“放心吧,你那600单位的基金已经上涨5%,赶上你妈两年的收益了!”见女儿一副崇拜的样子,我便接着问:“你说单凭理财的贡献度,谁应当是咱家的理财专家呀?”女儿笑眯眯地说:“那还用问,基金公司呗!”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