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正文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诗人杜牧笔下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在清明这天,天南地北的中国人都会有一个习惯,就是祭拜祖先,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几十个世纪,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人还有不同的习俗。那么,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最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的,清明节和寒食节便合二为一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扫墓祭祖、禁火、吃寒食、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清明节不宜做什么事

  传统习俗中,认为清明期间,有些事情是不宜做的。时至今日,很多事情都改变了,但了解一些传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1、禁忌嬉笑打闹。清明节祭祀祖先,是生者对亡者的缅怀,阴阳两隔,凭吊纪念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因此不能嬉笑打闹,在祭祀期间也要按照流程规矩,谨言慎行,内心保持敬畏和尊重。很多我们认为非常平常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做,尤其是拍照留念,祭祀祖先时切记拍照,这样不仅是对祖先的不尊重,而且还会为自身招惹晦气,给自己的运势带来不好影响,招灾惹祸。

  2、不宜大规模洗涤,旧时习俗认为,逝去的亡魂,只有在清明节期间,趁着这万物复苏的时候,才能出来洗涤、晾晒衣服、被褥。所以,河边、溪边、井边、泉水旁,都有亡灵在洗涤、晾晒。所以,活着的人,要给逝去的人机会、地方,别和他们抢地方、抢水,让他们好好的清洗。

来源:pcbaby2021-05-13 17:07:03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家喻户晓的84消毒液 你真的用对了吗?

孕期吃错6类水果 危害胎宝发育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清明节了,吃了几个艾叶粑粑,孕妇能吃吗?
丁笑专家

孕妇能吃艾叶粑粑。

孕妇吃艾叶粑粑的好处: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对孕妇还有安胎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除开药理作用外,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在中国广阔的南方及西南地区,素来都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做的面食、汤品、菜肴的习俗。最典型的莫过于盛行于两广及湘、黔部分地区的民间美食——艾叶粑粑。

孕妇吃艾叶粑粑需注意:特别是虚寒者尤为适宜,而对于阴虚血热者不宜使用。此外不要食用过量,以防引起消化不良,肠胃胀气。

丁笑

资深主编 太平洋亲子网

现在是清明节前夕,我上个月7号来的月经,接触性生活是在上个月的24和28晚 为何最近一段时间胃口
缪缙专家

你上个月7号来的月经,现在就算是怀孕了,也不会这么快出现嗜睡和胃口大开的早孕反应,如果月经推迟了,月经推迟,要想知道怀孕一般是停经之后,用试纸测试一下是否怀孕了,如果试纸呈阴性代表未怀孕,阳性的话是代表怀孕的。

缪缙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看了又看
相关文章
热点标签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