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的阶段会产生很多种不同的症状,尤其是五岁以内的儿童更容易患上一些特殊的疾病,小儿疳积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儿疳积会使儿童出现面黄肌瘦,而且出现消化不好的现象,所以是需要及时调理的。那么小儿疳积推拿手法有什么?
补脾经400-600次:穴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缘或拇指螺旋面。做法:顺着拇指外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补肾经400-600次:穴位: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做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补肾经。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温馨提示:肾经宜补不宜清)
揉板门30-50次:穴位: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做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顺运内八卦30-50次:穴位: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做法:从乾宫起自兑宫止,顺时针运,反复操作。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捏脊5-10遍:穴位: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做法:让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的润肤介质(爽身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自大椎(脖后突出部位)两旁。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肺腑、通经络、强健身体。多用于防治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病症。
疳积是积滞和疳证的总称,是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积滞也称食滞、食积,积滞是病的早期,病变以实为主;疳证是因积滞不愈发展而成,是病的后期,以虚为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小儿疳积的相关内容。疳积是积滞和疳证的总称,积滞也称食滞、食积,是指饮食失于节制,造成脾胃运化失常,宿食停滞不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等现象;疳证是积滞日久,耗伤正气而出现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全身消瘦、精神不振或嗜食异物(如土块、炭渣)等全身衰弱表现。
小儿疳积是中医的一个命名,是指小儿由于喂养不当或者是其他原因的影响,导致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气阴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症。过去这个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营养不良,而现在发生的这个病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因为孩子吃得太多导致孩子的脾胃功能不好。孩子的主要症状是体质比较消瘦、饮食异常大便或者干或者稀,孩子出现的腹胀症状,另外孩子毛发稀疏、烦躁不安、精神不好。如果孩子发现体重有减轻,或者一直体重不增加而且食欲不好,这种情况要尽快地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及时治疗,一般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
针对于儿童疳积呕吐的情况,可以采用下面的措施处理:首先,可以给儿童进行刺四缝穴治疗,刺四缝穴属于非常常用的外治手法。四缝穴位于手掌的掌面,第2指关节的中点处,家长或者医生可以用三棱针分别点自儿童的四缝穴处,可以起到良好的消食化积滞、止吐效果。其次,可以给儿童应用消失导滞止吐的药物,比如应用王氏保赤丸或者给儿童应用保和丸等。征,可以给儿童应用丁桂儿肚脐贴缓解,丁桂儿肚脐贴的成分主要是丁香、肉桂等,可以起到良好的理气和中、止吐的作用。
你好。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手法比较多,要根据宝宝咳嗽的原因来选择推拿的手法。所以建议您带孩子到正义医疗机构进行推拿治疗。除了推拿治疗,建议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多喝水,勤喝温开水有助于帮助宝宝缓解咳嗽症状,促进痊愈。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
您好,婴儿推拿法,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产房主管 广州市第一医院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