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正文

培养超级奶爸 摆脱丧偶式育儿

2019-08-28 09:19 晴天妈妈

  今天来学习国家认证亲子咨询师晴天妈妈的“引导爸爸带娃”课程。  

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玩笑话叫做“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爸爸回家就上网,姥爷天天菜市场”。其实在这个6+4+1的时代,似乎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个缺席的爸爸,一个抱怨的妈妈,还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很多妈妈都吐槽丧偶式育儿,说“虽然我有老公但是却活得像个单亲妈妈,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夜不归宿要么就是甩手掌柜”,其实一个爸爸对家庭做的最残忍的事情是不参与。

  因此,我们特别鼓励爸爸参与育儿,因为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性别意识来讲,爸爸对孩子的性别意识和性观念影响更大。孩子生下来就能辨别妈妈,但是通过和爸爸这个侵入TA世界的“第三者”相处,才逐渐发现性别认知这个客体概念。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到了两三个月,TA跟爸爸之间的交流会明显不同。对男孩来讲,爸爸是一个男性的偶像,具有男子气概,有独立感、独立性,孩子本能地向着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楷模去学习。对于女孩来说,爸爸是她的第一个异性角色,她在社交中的能力发展、性格培养、情商提高,尤其是以后的恋爱观、婚姻观的形成都和爸爸密不可分。

  其次,爸爸可以给孩子长久的安全感。虽然爸爸不能提供母乳所带来的亲密感,但爸爸的长久陪伴和稳定持续的付出会给孩子安全感,这跟妈妈提供的安全感是完全不同的,谁也替代不了谁。

  第三,爸爸带娃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比起妈妈孕产期激素波动,每个月周期性的情绪波动,爸爸的情绪更加稳定,很少会因为孩子的一些小冲突而脾气爆发,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另外,爸爸没有经历孕产,会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孩子气,这对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培养包括情商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提升都非常有帮助。

  第四,爸爸带娃有助于孩子塑造完整人格。爸爸的思维通常比妈妈的更加理性,能够用一些科学的观点去给孩子解释事物,最终通过行为、互动和语言帮助孩子塑造一个更加完整的人格,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但现实是,爸爸缺席育儿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和社会传统观念有一定关系,也和人类从古到今的社会分工、生理性别意识界定有关。另外,社会对人的角色标签的贴合,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我们也要宽容一下爸爸,因为妈妈在孕期就开始逐渐进入妈妈的角色,而爸爸则需要驯化和训练才能成为好爸爸。

  那么,妈妈要怎么样去参与引导呢?

  首先,我们要给爸爸足够的宽容和理解。经常说妈妈会有产后抑郁需要理解,其实爸爸也有产后抑郁。这种产后抑郁和激素水平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因为生完宝宝后妈妈会关注宝宝多一些,爸爸容易受冷落。作为一个大男人,忽然从家里的太阳变成了家里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个时候他也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爸爸的产后抑郁也是比较普遍的,给他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也很重要。

  另外,粘爸爸需要慢慢来,尽量不要让他做多错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普遍的情况,就是爸爸陪孩子时都会想要看手机,尤其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不怎么粘爸爸,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其实如果孩子比较小,活动范围很有限,只要有人看着保证TA的安全就行了。这种情况下,爸爸适当偷懒看看手机是可以的。只要TA愿意跟孩子待在一起就是最大的胜利,我们要及时鼓励,如果做得不好哪怕是事后再偷偷补救一下,也好过他去做了我们却打击他,然后让他觉得,算了,你行你上吧,我不做了。所以在这点上,妈妈也是要给爸爸一点时间,让孩子慢慢地去粘爸爸。

  第三,爸爸也需要欣赏。有一些爸爸非常喜欢玩游戏,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游戏里通关、拿金币、得到各种肯定和鼓励,他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如果他在带孩子这件事上本身没有经验,再被批评的话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爸爸宁愿加班也不想早早回家,无非就是在逃避带孩子。所以在带娃这件事上,妈妈应给爸爸多一些正面鼓励和欣赏,尽量避免负面刺激。

  第四,给爸爸一个成长的机会。如果家里边带娃的人比较多,爸爸就自然而然地缺乏带娃的锻炼机会,在这点上,妈妈可以考虑让家里的老人、阿姨稍微休息一下,让爸爸参与到带娃中来,久而久之,你会发现爸爸也可以成长为独立带娃的超级奶爸。

  第五,专门时间,高效率陪伴。专门时间对爸爸来说也非常有用,如果爸爸平时非常忙,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从十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开始,慢慢增加爸爸和孩子的互动时间,也有助于让爸爸跟孩子之间达到良性的互动,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

温馨提示

前往快乐妈咪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 确定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亲子班好处多 家长知多点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听了个教育讲座,说旁观式教育能促进亲子关系,到底有没有帮助的?

任淑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指导师,育儿图书作家,专注于0-18岁儿童的成长教育、心理分析、性格培养,对家庭亲子关系,多子女家庭平衡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旁观式教育对亲子关系培养应该是让父母更多的变成孩子的朋友,让家长都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举个例子,比如不想满足孩子的一个无理要求,你怎么做呢,是大声呵斥他一番,还是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妥协了呢?我认为父母在这个时候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要求,并且在旁边旁观看孩子的反应,直到孩子自主平静下来。这样做,能让孩子自己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哭闹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哭闹爸爸妈妈会对我什么态度,我哭闹会得到什么,得不到什么,他都能主动了解到,其实小孩子很聪明的,如果他一哭闹你就去满足他,你就会被他“控制”了,亲子关系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遇。
请问,爸爸在亲子关系中,起什么作用呢?

刘勇赫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心理作家,著有《奶爸经》、《孩子独立靠父母》等,翻译著名绘本《宝贝熊玩转数学》丛书等。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多家杂志专栏撰稿人。成立科学父母俱乐部,义务传授科学早教知识上百场。

爸爸是亲子关系的协调者、亲子游戏的陪伴者、亲子阅读的参与者、是启蒙孩子智力的老师。在一个家庭中,应该坚持教育分工的理念,妈妈主要负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作息规律、接人接物等,爸爸主要负责亲子互动、亲子游戏及孩子的潜能开发等,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帮助孩子智力各方面的发展。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