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科普的形式, 主要通过问答和介绍典型病例等方式 力图将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深奥的知识以简单的、 容易理解 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新生儿隔离肺,是否一定要手术切除?

1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世界著名的胎儿新生儿外科专家Adrick 指出,对于无症状的肺囊腺瘤或隔离肺,在生后的1 ~2 个月是手术最佳时机。我通过临床观察及经验,得出的观点稍有不同,就是生后只要确诊了,不管是新生儿还是婴幼儿都需要尽快手术。这是因为,新生儿肺功能的储备是相对有限的,新生儿面临的外部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呼吸异常,包括新生儿肺炎、支气管炎等,而任何可能加重新生儿呼吸负荷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新生儿呼吸功能失代偿,出现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而一旦出现新生儿或婴幼儿呼吸道症状后,需要按儿内科的常规治疗,接受大量的抗生素和多种非相关的检查,治疗肺囊腺瘤等的机会就很难把握,此时对父母亲的心理打击也是相当大的。要修复这种创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尽快手术,彻底地将肺囊腺瘤或隔离肺治愈。

  那么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是否风险要大些呢?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新生儿外科的现状,大量的新生儿技术的突破已经使得治疗肺囊腺瘤等成为常规化技术,我们的治疗结果也说明新生儿期肺囊腺瘤等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截至2012 年底,我们共完成了70 例肺囊腺瘤和隔离肺手术,治愈率为100%,其中新生儿为28 例,且治疗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难度低于较大的孩子。尽管目前数据的样本量尚少,但现在的资料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对于在新生儿期CT检查肿块直径小于2cm的肺囊腺瘤,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先临床观察,3 个月左右复查,根据结果再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而对于隔离肺则不论大小,只要确诊就需要手术。有些妈妈会问不做手术行不行?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身体出现肿块就是手术指征,不做手术,它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肿块变小或消失,文献报道有个别病例出现肿块消失的情况,但缺乏明确的证据; 二是肿块不变化,一直维持数年或数十年,但对人体而言始终是一个潜在危险,更有反复的临床呼吸道症状的表现; 三是肿块变大,则不需要考虑,要尽快手术切除,以防恶变 (尽管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恶变)。所以权衡利弊,手术切除是较好的选择。对于生后没有症状,也没有CT检查的患儿,大多家长都抱有侥幸心理,或觉得孩子太小不忍心手术,这些都是不良心态,需要克服。因为一旦出现肺炎或恶变,治疗和选择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本节内容转载自《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释疑》章节内容,经暨南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点击【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释疑】购买。

出版社其他文章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