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兴趣班,到底有没有必要报?身边的妈妈分成三大门派:鸡血的、佛系的和摇摆系的。
鸡血系特点:看见别人报了啥,赶紧跟上,生怕孩子错过了这个艺术启蒙期,那个能力发展期。
佛系特点:你们都太焦虑了,咱还是好好享受童年吧。
摇摆系特点:太多了怕孩子吃不消,不报心里又不安,选哪个班好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有必要没必要,从孩子的需求和家长需求两方面出发:
第一,孩子的需求,孩子喜欢什么,比如他想学轮滑,有身边的小朋友学了他也想学各种理由,那就报名参加。
第二,家长的需求,我们常说的高质量陪伴,时时刻刻都高质量在线,可操作性很难,没有报班的那些周六日,你都是怎么陪孩子的?
带孩子去美术馆、科学馆、博物馆?
和孩子一起去大大小小各种公园的户外活动?
和其他家庭约好举行各种烧烤野营、探险、农庄采摘豆芽,观看蚕宝宝?
以上这些,都需要大人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说实话,有多少家长能做到每周六周日都干这些事儿?工作、生活、琐事、二胎、父母家庭各种事情挤压我们的周末时间,兴趣班能开发孩子某一方面的潜能,也能让大人更省心。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选择兴趣班呢?我们可以从不同年龄来看。
0-3岁,早教班=兴趣班?
其实并不是,早教班遍地开花,但早教不一定非得上机构去报班,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毕竟报班价值不菲,而且小宝贝们也是需要家长全程陪同上早教课。
早教在家里时时刻刻都能进行,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来说——“早教就是带着孩子有目标的玩”,这个目标:就是顺应孩子的发展,在认知能力、动作发育、行为能力、音乐感知上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这样的游戏有很多,家长可以先系统学习了,跟孩子一起互动。
早教课最大的作用其实在于,提供一种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并让家长亲身体验实践,然后能将其融入进日常的生活中,重要的是,家长能坚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6岁:学会选择,体验“做成一件事”的感觉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3岁之后,就会表现出自己的喜好了,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听从孩子的喜好,也不是依据家长的判断。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并帮助他们认清最重要、最值得的事情。
也许看到隔壁的小朋友学了跆拳道,他要去,也许看了小区的好朋友学了街舞,也要去。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技能是:不是其他人做了,我就要做,我应该做自己认为最值得最重要的事情。
别以为3岁的孩子小,不理解,性格养成都是从小就开始的,当孩子在父母的帮助、分析、引导下,做出“自己”重要的决定和选题,他会更清晰内心的热爱,而不是跟从他人。
接下来就是要持之以恒了,孩子的自控力往往不够,当初选择的攀岩,现在觉得累了不想做,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帮助他找到潜在的困难并一一击破。有了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后学什么都不会差。
当孩子6岁以后,进入小学
上小学的孩子,通常很清楚自己的喜好了,明确好恶,这时候选择兴趣班,除了能做好自己喜欢的,孩子需要学会一项最重要的技能——也能做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比如不爱运动的孩子不喜欢篮球课,喜欢好动的孩子不数学课。
这时候父母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先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不考虑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然后建议另外一个兴趣班,有可能是和孩子喜爱的形成互补,是他缺失的那一部分。当然前提都要和孩子进行细致的沟通。
有些事,是喜欢做的,有些事,是有责任做的。教育这件事没有标准的模板,该选择什么兴趣班,结合孩子和父母的需求,理性选择就好。
旁观式教育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自我的成长,旁观式教育的特点应该就是多给孩子保留一些自己成长的空间,让旁观可以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价值,这个就是旁观式教育的特点。 想要更好地把握这个原则,家长要扩大自身旁观的范畴,孩子才有机会真正地去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麻烦,才能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教育和自我成长的空间。家长还要理清楚和旁观的必然界限,要明白自己教育孩子,不是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推远,而是想方设法地拉近距离,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旁观的分界线和时机,杜绝滋生出过分溺爱、过分关怀和包办代替的误区。
教育专家
例如“教育体系是以感官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教师必须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展重要的一个问题。”
主治医师 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